央廣網濟南5月24日消息(記者王偉 通訊員張剛)據山東檢驗檢疫局統計,自2014年至2017年4月,山東遭國外出口退運非法定檢驗檢疫商品(以下簡稱非法檢商品)3322批,貨值16963.78萬美元。非法檢商品成為山東出口退運的主要商品,非法檢商品出口企業須亟待關注退運風險。
據了解,非法檢商品成出口退運主要商品原因有:一是質量原因,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是機電產品生銹等一般性質量問題,包裝與標簽不符,產品規格不符,涉及安全、衛生、環保項目等的質量問題,產品設計不良等。二是因技術貿易保護措施退運批次與貨值連年增加,從壁壘措施來看,檢驗、檢疫、包裝、標簽、環保等綠色壁壘成為技術壁壘的主旋律。因技術貿易保護措施對我國實施退運的國家多達32個,除美歐日韓這些老牌技術壁壘措施大國外,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紛紛采取相應政策,對進口產品實施調控,如沙特阿拉伯SASO認證監管消費品范圍逐漸擴大,部分企業因未及時收集這些信息使出口貨物遭遇強制退運。三是貿易原因等其他退運原因也不容忽視。貿易原因占全部退運商品的第二位,主要是因貨物銷售不暢、貨款糾紛、進口商棄貨等原因,企業為維持客戶或避免更大損失不得不選擇退貨。部分企業對對方國家政策了解不足而被退運,如出口到美國的農藥,退運原因為生產企業的美國EPA認證未進行年審;出口到越南的電動汽車,退運原因為越南有不允許電動汽車上路的規定要求,出口到阿聯酋的鋁箔,退運原因為使用了對方不允許使用的伊朗航線等。
針對非法檢商品退運情況,山東檢驗檢疫局將對全省范圍內發生的影響行業信譽、經濟損失較高、涉及安衛環等高風險的非法檢產品及退運企業,列入年度目錄外抽查計劃,加大產品抽檢批次,將抽查結果作為下一階段退運調查和目錄外抽查的依據,直至將此類商品退運風險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建立技術貿易措施預警通報制度,擴大相關行業和產品退運信息收集范圍,從國外網站收集有關政策法規和通報退運案例,對國外風險預警信息進行篩選、匯總與分析,尋找潛在風險,及時發布預警通報信息,提醒檢驗檢疫機構及生產企業,規避此類風險。同時,提升出口產品生產企業產品質量主體責任意識,完善產品質量保障體系,積極參加國際標準化認證,強化產品質量管控,為質量管理國際接軌打好基礎;增強品牌意識,加強技術研發投入,著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商品,提高技術水平,從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集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增強企業對外貿形勢的關注,及時了解技術貿易壁壘措施、政治性貿易規則,密切關注合同/信用證的條款內容,避免政治因素的影響,同時避免貿易合同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