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交警的一封信《這里的交通狀況你應該知道》
2016-11-13 12:49: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鄭州11月13日消息(記者胡曉輝 通訊員彭天增)鄭州市的鄭東新區,道路寬闊、視線良好且車少人稀,入住余月與原來居住的老城區相比,猛一下子感覺清凈了許多,然而當我仔細審視東區的交通時,卻發現有很多不怎么被人關注的現象,恰巧是這些容易被忽視的現象,卻存在著極大的交通隱患,在這里我要講給各方交通參與者都聽一聽。
東區就像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大都市,從交通的角度講,這里道路平坦寬闊,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道之間大都有物體隔離,交通標志標線清晰齊全,較之老城區無論是機動車還是非機動車數量都要少的多。但東區的道路彎道特別多,不少路段都呈月牙形,司機行車時前方視線受限,往往只有一兩百米遠,加上路兩邊綠化非常之好,花草灌木茂盛,這對美化環境來說效果當然不言而喻,但對交通而言卻是一種弊端,不但阻礙人們的視線而且還形成了很多視線死角,這一點對于交通參與者各方都是一種威脅,沒有經驗的司機或行人稍不留神就會吃大虧。
東區有不少超大型的交叉路口,像與金水東路相交的幾個路口,過一次馬路約有百米之遠,看上去路口視線良好、視野寬闊,但由于車流順暢,車速自然就快,不守規矩的人通過這樣的路口是最危險的,尤其是夜間。就整個東區而言,是在原有鄉鎮村莊耕地上建起來的,原住民大都是農民,一般都是就地安置。一個現代化的高檔的城市建成區,與一個還在原地生活的龐大的農民群體,從交通安全意識方面上講可以說反差極大。
筆者入住東區的一段時間以來,經常騎自行車出行觀察道路上的情況,在一些人車稀少的路口,一個紅燈信號本身就卡不住幾個人,但在綠燈亮起時,無論騎車或走路的一個都不見了,但我騎車通過時,又絲毫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我的左右隨時都有電動車竄過來干擾我的正常通過,這就是交通管理中常說的:交通是由人車路組成,三種因素相互作用、互為因果。自覺遵章的未必安全,隨意違章的未必危險。筆者居住在東區的龍子湖高校園區,令人遺憾的是每次經過路口,都會看到三五成群的大學生過馬路,幾乎沒有一個看燈行止的,信號燈對他們簡直就是形同虛設,如果說他們唯一還有一點交通安全意識那就是看車,有車就停下沒車就過,極個別等候紅燈的也是快要站到馬路中間了,這種遵章還有什么意義。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就是用千次萬次甚至是一輩子的堅守,去防止那一次可能發生的意外,有些人覺得不值得,所以就拿生命做賭注,贏一萬次但敢輸上一次“本錢”就賠干了。
東區與老城區還有一點不一樣的是,不少路段夜晚沒有照明,倒不是城建部門不設而是沒有必要,因為這些路段的交通潮汐現象非常明顯,過了高峰時段行人和車輛就不多了,夜間有司機行駛在這樣的路段上,如入無人之境,就覺得像是行駛在曠野,有的還打著近光燈車速傻快,一旦遇到行人橫過馬路或者是會車不當就很容易發生事故。還有一個特有的現象就是失地之后的農民,騎機動三輪搞營運,尤其是在一些高校門口,地鐵站口比比皆是,他們是當地人,而且又在他們的一畝三分地里,從思想上他們就輕視交通規則,而事實上不諱言的說,他們大部分都不在乎交警部門的管束,令人堪憂的是他們的服務對象一大部分是高校的學生,筆者入住東區一個多月,就已經看到三起機動三輪載客的事故,其中一起是過十字路口時,一機動三輪違章闖紅燈,為避讓一臺綠燈正常通過的小轎車時猛打了一把方向,結果在離心力的作用下三輪瞬間側翻,一名大學生被甩出車外。我當時正巧騎車路過現場,因離一所高校很近,一下子就圍過來十幾個學生,三輪司機被壓在扭曲的車里動彈不得,那名男大學生戴著一副眼鏡,瘦瘦小小的,躺著馬路上呻吟,他是平躺在柏油路面上的,正常情況腳應該是往外撇著,但他的腳卻整個向內反扣著,明顯是腿已被扭斷,當現場有人想將他往路邊抬抬時,剛一觸碰到他的腳那男生就發出撕心裂肺的叫聲,那場面真的是好慘啊,也讓我當場落了淚。
筆者入住東區時間不長,只是觀察感覺到了很少一部分交通方面的隱憂,就迫不及待地想告訴大家,也望廣大交通參與者能細心留意,一旦感覺到一個隱患,就趕快想法子去對付它,你如果想不出來,我這里可以告訴你一個以不變應萬變的方法,那就是請你自覺的全天候地嚴格遵守交通法規,保你不出事。
編輯:昌朋淼
關鍵詞:鄭州;交警
2016-11-13 10:30:00
2016-11-12 11:32:00
2016-11-12 10:41: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