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高校科創成果亮相第18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2016-11-02 19:35: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11月2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唐奇云)第18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于11月1日至5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高校展區吸引了來自境內外69所高校共同參展,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綜合科技創新實力排名靠前的高校均在其列。與此同時,在各所高校的近700個參展項目中,11所高校和企業的15個項目脫穎而出獲得大會獎項,上海高校亮點頻出。
同濟:讓大跨度橋梁穩如磐石
一般而言,大跨度橋梁的建設面臨著:可導致橋梁結構毀壞的“顫振失穩”、危及行車安全的“渦激共振”、側向大風三大關鍵難題。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橋梁專家葛耀君教授帶領團隊,基于我國近10年來55座大跨度橋梁抗風安全的系統研究,率先研發出保障大跨度橋梁安全的三大原創性核心技術,直指影響橋梁結構和行車抗風安全的三大頑敵,使得一座座大跨度橋梁保持著巋然不動的淡定。
同濟大學橋梁工程系副教授楊詠昕介紹道:目前,這一重大原創研究成果已直接應用于舟山西堠門大橋、東海大橋、上海盧浦大橋等5座極具抗風挑戰性的大跨度橋梁。這一科技創新成果之所以能夠獲得本屆工博會金獎,其亮點在于能在不破壞橋梁原有設計結構的基礎上,以低成本的方式解決大跨度橋梁的抗風安全技術難題。
華理:“吃”進劣質黑煤、“吐”出綠色能源
煤氣化是煤炭清潔高效轉化的龍頭技術,但目前廣泛應用的煤氣化技術,雖然已經很好地解決了優質煤的利用問題,卻對我國儲量豐富的劣質煤“敬而遠之”。對于此,中國石化與華東理工大學聯合開發了SE粉煤加壓氣化技術,不但敢“吃”劣質煤,還實現了對其的清潔高效利用,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綠色煤炭”戰略的產業應用,為國家能源戰略安全與現代煤化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關鍵核心裝備保障。因此順利斬獲此次工博會創新金獎。
據了解,目前已成功應用于中石化揚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投資13億元的煤氣化制氫裝置,實現商業化運行,被中國石化科技成果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該技術的工業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近3年已為化工企業、工程公司、裝備制造企業、研發單位等新增銷售額約30億元,直接經濟效益達2.9億元。
東華:高性能纖維的火場優勢
東華大學在本屆工博會中展出了涵蓋紡織面料、醫衛防護材料、高性能纖維、航空復合材料、節能環保等領域的多項創新技術,生動的展覽形式一下拉近了高科技與觀眾的距離,體現了“科技以人為本、研發直面需求”的理念。
在今天工博會的展會現場,一套具有防燃隔熱特性的火警戰斗服正在火焰中接受考驗,吸引了不少觀眾頻頻駐足。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張清華解釋道,該套火警戰斗服使用的聚酰亞胺纖維作為高技術纖維的一個品種,具有較高的強度和模量,同時耐腐蝕、耐輻射,在高溫和放射性環境中具有比其他高技術聚合物纖維更大的優勢。目前已有江蘇連云港某消防支隊開始使用此套戰斗服,接下來將更進一步的進行軍用和民用的推廣。
工程大:大數據下的服裝智能定制
還在為選購衣服時,不斷脫衣服、試衣服而感到煩惱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服裝學院科研團隊研發的“服裝智能定制1.0”系統將大力簡化這一過程。該系統屬于遠程測量的個性化服裝定制系統,僅需3-5秒的自動測體就能獲取客戶身體尺寸信息,通過30秒數據傳輸到設計生產中心后即可移動下單。從量體到拿到實物,最快只需2小時。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服裝學院黨委書記袁蓉認為,這一智能系統實現了消費者直接面對生產商的定制模式,減少了中間商環節,同時省下了上門量體所產生的時間、人力成本,使得用戶能夠以“淘寶價”獲得定制體驗。袁蓉表示,未來將通過“互聯網+服裝”的形式,顛覆傳統服裝消費和生產模式,不過目前該系統的智能定制服務,僅包含男士襯衫類的選購。
編輯:倪艷楠
關鍵詞:上海;高校;科創成果;國際工業博覽會;復旦
中國銀聯攜手商業銀行、非金融支付機構、互聯網安全機構等互聯網金融支付安全聯盟近百家成員單位,今天正式啟動2016移動支付安全有獎大調查活動。
2016-11-02 14:34:00
截至10月31日,今年浦東機場口岸自助通關人數超180萬人次,其中10月23日達到10086人次,創上海口岸歷史新高。
2016-11-02 14:29:00
作為“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中國工程院和上海市政府主辦,上海交通大學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共同承辦的“綠色低碳技術與產業論壇”今天舉行。
2016-11-02 14:15: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