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竹文化節開幕
2016-09-28 10:31: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9月28日消息(記者周洪) 2016年9月28日至10月31日,2016上海竹文化節再度亮相古猗園,向市民游客訴說這座明代園林“綠竹猗猗”的深厚傳統。
品種大全,展現竹之趣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瞻彼淇奧,綠竹青青。古猗園與竹的不解之緣始于明清。明代,由擅長竹刻、書畫、疊石的朱三松設計布置,有“十畝之園,五畝之宅”的規模;清代,竹刻名家周灝的精心規劃和修葺裝點,將獨特的藝術構思融入古猗園,彰顯古樸、素雅、清淡、洗練的氣質。近年來,為了進一步加強園藝特色,豐富竹資源,古猗園先后從全國竹種資源地引進了極具觀賞價值的觀桿竹品種作為造園栽培的珍品。“龜甲竹”竹節片像龜甲又似龍鱗,凹凸有致,堅硬粗糙;“圣音竹”稈基部向下呈喇叭狀強烈增粗,節間縮短呈元寶形突起,冠形優美;“鳳尾竹”葉片細弱翠綠、風韻瀟灑,好似鳳尾,具有民族情調;“大佛肚竹”各節間基部大幅腫脹,形如彌勒佛的肚皮,形態奇特;“金鑲玉竹”稈常呈“之”字形曲折,金黃色,凹槽處為綠色,如同碧玉鑲嵌在黃金之中;“斑竹”節間鮮綠色,稈上有紫褐色或淡褐色斑點,如眼淚一般;“方竹”竹稈別具一格,青綠色,四方型,越近基部,方形也越明顯。除了傳統的特色竹品種外,中華大明竹、麻衣竹、廣東箬竹等不少珍稀品種則為首次在申城展出。對熱愛盆景的市民游客而言,還可到盆景園欣賞融合奇石、挺稈、秀枝、翠葉的旱地竹盆景。
園藝造景,彰顯竹之韻
今年,五組含有“竹元素”的植物造景將竹的儒雅風采糅合于古猗園悠久的歷史文脈,以成語典故、詩詞神韻、人文環境、廉潔文化為題材,通過運用竹材料、品種竹、喬灌木及時令花卉,塑造形象傳神、寓意深刻、色彩典雅的園藝小品、庭院景觀,展示園藝造型與古典文化相融合的創意和水平。南門照壁前“盛世中華”景點中,竹鶴與傳統植物配以竹圖案紗畫,演繹一幅祖國花開四季、欣欣向榮之景。青清園水池邊“竹搖清影”景點,用竹造景、竹韻滿園,傳遞出“低碳、環保”的理念,配以洋菊、花葉蒲葦、鼠尾草、凌風草景等顏色鮮艷的植物,使景點更加生機盎然。幽篁煙月入口處“竹苑幽靜”景點中,蕨類植物與菲白竹,天竺葵、球菊、五色梅的巧妙搭配,通過透景、借景古典園林布置手法,營造一座幽靜的愛竹小院,讓市民游客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增添生活意趣。
文化互動,領略竹之雅
認知竹之科普、品賞竹之意趣、感受竹之魅力,恒久不輟地繼承和傳播竹文化,是舉辦每一屆竹文化節的初衷。今年,古猗園將延續傳統,在多個廳堂內展示竹文化。石韻館“綠竹青青”竹雕展,將展示國家工藝美術師陳春榮的《牧牛圖》、《花鳥》、《福壽如意》、《悠然自得》等近20幅竹雕作品,集文氣、逸氣于一身,工藝精湛、格調高雅。梅花廳“翠筠浮浮”嘉定竹刻展,將展示鎮紙、屏風、壁掛、臂擱、筆筒、扇骨、擺件、香爐等作品,集留青、浮雕、深浮雕、圓雕、陰刻五大工藝,使市民游客可以近距離欣賞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編輯:劉拓拓
關鍵詞:上海
根據上海市交通委安排,為應對國慶節長假前最后一個工作日的高峰客流,滿足廣大市民節假日交通出行需求,9月30日夜,上海軌道交通1、2、8、9號線分別在原運行圖定末班車基礎上順延80分鐘運營時間。
2016-09-27 19:53:00
為滿足十一國慶黃金周社會公眾的出行需求,東航加大運力投入,全面優化航線航班。9月30日至10月7日,東航計劃執行1.5萬個航班,投入46.6億座公里,運力同比增加超過10%。
2016-09-27 19:35:00
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迎來掛牌三周年之際,浦發銀行發布該行《自貿區金融服務方案6.0》。作為業內首家推出自貿區金融服務方案的銀行,浦發銀行堅持自主創新,根據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政策的逐步出臺,結合服務貿易與投融資便利化的實體經濟需求,第六次升級自貿區金融服務方案。升級后的服務方案將立足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以更完善、優化的自貿金融服務助力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2016-09-27 19:35: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