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寧波出現復原乳冒充鮮奶現象 權威回應:網傳不實
2016-09-21 11:27: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寧波9月21日消息(記者曹美麗)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在國內奶農持續虧損的情況下,有奶企用廉價復原乳冒充常溫奶或巴氏奶,斷了奶農最后一點競爭希望。其中,寧波市場上的鮮奶被指懷疑存在用復原乳冒充現象,那么事實究竟如何?記者先后走訪奶農、市場監管局、奶企和畜牧獸醫局后發現:網傳不實。
事件回顧
在這篇網傳的報道中,引用了寧波一位董姓奶農的話,該奶農指出:寧波過去有10000頭奶牛,鮮奶銷量為一天20噸,現在只剩下3000頭奶牛,銷量卻增加到120噸,這多出來的100噸鮮奶是哪里來的?
也就是說,奶農懷疑寧波市場上的常溫奶或巴氏奶是用廉價復原乳冒充的。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
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奶農:沒接受過采訪,不存在網上說的這種情況
寧波市鄞州區橫街鎮一共有兩戶奶牛養殖戶,記者很容易就找到了這位姓董的奶農。
董先生的養殖場被一片稻田包圍,三四個大棚里,100多頭奶牛正在悠閑吃著牧草。董先生聽說記者的來意后,連忙否認了網上的說法。“那些話不是我說的,我只管養牛,市場上有沒有存在那種情況,我又不了解。”
董先生告訴記者,他的父親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養奶牛,他這算是子承父業。不過,相比前幾年,這兩年養奶牛確實是連年虧損。他給記者翻看了這幾個月的銷售臺賬。其中,6月底到7月底這一個月的原料奶收購價是四塊五毛每公斤,3月底到4月底這一個月的收購價是三塊八毛每公斤。“我們的成本價在四塊八九,所以說現在都是虧損的。去年虧、今年虧,我的牛從200多頭變成了130多頭。”
市場監管局:監測、抽檢沒有發現異常
記者隨后又來到寧波市市場監管局采訪。食品生產處處長邵源峰說,國家明令禁止用復原乳加工鮮奶或純牛奶。他們在監測和抽查過程中也沒有發現此類現象。
邵源峰處長介紹,他們對奶企采用的監管方式是審查企業進來的原料數量和產出數量的比對。“從我們監管情況來看,寧波本地的乳企這個數據是匹配的。”
此外,市場監管局也對市場上的生鮮乳和寧波本地奶企的生鮮乳包括乳制品進行高密度抽檢,其中單本地奶企一年的抽檢次數就達到了2200多批次,也沒有發現用復原乳加工成鮮奶的現象。
畜牧獸醫局:寧波現有存欄奶牛7511頭,原料供應充足
寧波市畜牧獸醫局掌握全市奶牛的數量。根據網傳的消息,寧波目前只有3000頭奶頭,與市場上的鮮奶產量嚴重不符。那么事實究竟如何?
寧波市畜牧獸醫局副局長余全法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寧波市目前共有存欄奶牛7511頭,平均每天產奶約90噸,奶源充足。其中寧波牛奶集團有5000多頭奶牛,每天收購原料奶70噸以上,原料供應比較穩定。
而寧波本地最大的奶企——寧波牛奶集團副總經理廉立偉說,企業本身養有奶牛,奶源充足,根本沒有必要去采購復原乳冒充鮮奶。“我自己家有奶,然后我還再動腦筋去搞其他的?我自己的奶怎么辦呢?”
奶農虧損根本原因:國外奶源沖擊
調查顯示:寧波市場上并不存在復原乳冒充鮮奶的現象,那么網傳的復原乳冒充常溫奶和巴氏奶斷了奶農的最后一絲競爭希望這一觀點也就不成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奶農持續虧損呢?
寧波牛奶集團副總經理廉立偉說,主要來自國外奶源的沖擊。“現在市場上沖擊最大的是常溫的牛奶。常溫牛奶在澳洲的收購價折合人民幣不到兩塊錢,我國北方的收購價是三塊錢,寧波這邊是將近四塊七左右。無論南方北方沒有規模效益的小奶戶真的活不下去了。”
寧波市鄞州區橫街鎮奶農董先生也向記者坦言,自己的養殖場規模小、管理落后、人工成本高、環保投入大,是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
寧波市畜牧獸醫局副局長余永法分析認為,當前的市場,是一個開放的市場。中國的奶農和奶企,受到的最大的沖擊還來自國外。而當前,中國奶牛養殖戶和企業,都因為受到土地成本、人工成本、環保成本、飼料成本和機械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制約,缺乏競爭力。他建議,奶農和奶企,還需從練好內功、提升市場競爭力入手。#
編輯:劉拓拓
關鍵詞:浙江
剛剛過去的第14號強臺風“莫拉蒂”,給寧波帶來了強降雨。一些居民家里又被淹了還造成了財產損失。
2016-09-21 10:40:00
日前,寧波檢驗檢疫局黨組書記、局長盧厚林撰文稱質量安全是新時期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
2016-09-21 09:11:00
日前,按照國家質檢總局和寧波檢驗檢疫局統一部署,中國電子檢驗檢疫(e-CIQ)主干系統在寧海檢驗檢疫局率先上線試運行。
2016-09-21 09:11: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