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武陵區:用大數據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
2015-08-10 10:03: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長沙8月10日消息(記者鄧文輝 通訊員伍均哲)近日,記者在湖南常德市武陵區感受到,該區通過創新驅動,運用大數據推進智慧城市的深度發展。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已成為這里實現科學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這也是該區能成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桃花源里的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華詩詞之市、國際花園城市等“武陵名片”最好的注解。
“完美社區”展現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近年來,武陵區按照常德市委、市政府“新常德·新創業”的總要求,在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構建“幸福武陵·完美社區”和扎實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持續保持了發展質量、群眾收入、城鄉環境、公共服務、基層保障、和諧穩定六個方面全市領跑的優勢。在每年征地拆遷1萬戶、棚戶區改造7000戶,文明城市創建承擔80%以上任務,維穩一次接收中央和省市改制企業移交人員屬地管理10多萬人等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狀態下,連續多年實現了并實現了城區征地拆遷“零事故”、違法違規建設“零增長”、 棚戶改造政策“零差錯”、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零扣分”、赴省進京上訪“零指標”。在許多地方看起來不可能實現的“武陵”的“五個零”現象,也為武陵的完美社區建設增添了亮色。
互聯網+網格化社會治理的實踐
當各地都在探索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路徑時,武陵區卻已在探索互聯網+經濟+社會治理+智慧城市的復合式發展路徑了。
“3分鐘就辦好了?”手里拿著剛剛給女兒女婿辦好的生育服務證,段紅英有點不相信這是真的。落路口社區居民段紅英在一家私企打工,要給廣州打工的女兒女婿辦理一孩生育證,按以往的常規至少得在社區和計生辦往返跑幾次。沒想到的是,當她帶著相關證件來到社區,工作人員卻直接將她帶到“易辦事自助服務終端”機前。段紅英點擊進入首頁的“我要辦事”,按照機器的提示程序點擊“一孩生育證”,在采集區將相關證件掃描認證,填報聯系電話等信息后點擊提交,不到3分鐘,就將手續辦理完畢。
段紅英所在的落路口社區配備了6名網格管理員,并有400多名志愿者擔任網格協管員,讓居民足不出戶享受公共服務。僅到了第3天,武陵區新推行的“網格化治理”方式下的一線工作人員——“網格管理員”就將生育證送到了段紅英手中。
所謂“網格化治理”,是指武陵區按照“街巷定界、規模適度、無縫覆蓋、動態調整”的原則,以350戶-500戶左右的標準,將全區劃為577個網格。依托網絡化綜合信息平臺,破解了過去基層黨建中的諸多“瓶頸”。武陵區還推行把“支部建在網格上”,按照“一格一員一支部”的架構體系,每個網格設立一個網格黨支部,配備一名網格員,消除群眾辦事難的“最后一公里”,做到“一網直通”。
在武陵區社會治理指揮中心,記者看到,碩大的兩塊大屏幕掛在墻上,上面清晰地顯示了網格黨支部在全區的分布情況。“每一面黨旗代表著一個網格黨支部,點擊黨旗,就可以看到這個支部的基本情況和網格的基本信息,實現了黨組織架構的數字化和黨員信息的數字化。
如何全面提高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既種好自留地、管好責任田,又唱好群英會、打好合力牌。”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指導黨建工作時的描述。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主任謝春濤指出,這不僅是黨建問題,更涉及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可見,武陵區的探索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實現最大政績,關鍵在“一把手”。武陵區委書記羅少挾自覺履行黨建第一責任,區委班子成員,齊心協力抓黨建。
為發揮最好效果,武陵區堅持“兩手抓”,創造性運用大數據(互聯網+黨建),實現了將支部建在“網格”上。從而很好的堅持了把黨建和中心工作一起謀劃、部署、考核,把每條戰線、每個領域、每個環節的黨建工作抓具體、抓深入。使從嚴治黨,實現了具體而非抽象,認真而不敷衍,使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黨的溫暖。
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破解了“天下第一難事”
在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拆遷工作被認為是“天下第一難事”。作為常德市的中心城區,城市擴容提質與治理創新自然成為了武陵區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武陵區在破解這一難題中,竟然實現了“五個零”。“這還是得益于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得益于為老百姓謀幸福的信仰,得益于‘干群關系’溝通無障礙的堅實基礎。”武陵區區委書記羅少挾如是說。
據了解,武陵區連續四年,每年征拆都超過了1萬戶。在拆遷的問題上,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也依法保證百姓的合法權益。對于那些因天災人禍造成了家庭特別困難對象還“依法施情”(根據國家政策予以救助),由此,他們將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做到了拆遷戶的“心坎上”。
今年,武陵區共承接征地拆遷項目184個,其中需征地14290.045畝,需拆遷10129戶。在拆遷過程中,堅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確保工作公開、公平、公正地展開,最后交了一份城區征地拆遷“零事故”的滿意答卷。武陵的做法表明,實現“公開透明”就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種展現。
在破產廢棄的廠區建“完美社區”
當你看到上世紀的廠房和現代化社區的有機融合,反差如此大的畫面,你一定以為是將上世紀的照片與現今的照片放到了一塊。這個武陵區落路口社區,是常德市創新社會治理的社區樣板,是在計劃經濟遺留下的倒閉了的燈泡廠舊址上,建立起來的“新常態”下的“新社區”。而能將“城市記憶”與“城市文明”做到這樣極致,走遍湖南,或也唯此一例。
一直以來被稱為“豬籠街”、“雞籠街”的常德縣燈泡廠舊址是武陵區進行棚戶區改造的第一小區,這里曾經道路逼仄擁堵,遇雨泥濘、天晴揚塵,居民們大多一家幾口擠在四五十平方米的宿舍里,房屋破舊不堪,采光通風極差。再加上年久失修,部分房屋幾成危房。
2012年9月,武陵區用改革的思想,市場的辦法化,因地制宜地對老廠房進行棚戶區改造。把提質升級和完善配套有機結合,實現了“改造一片,激活一片”。
在燈泡廠舊址這一項目改造過程中,政府既充分尊重城市發展脈絡,延續城市情感,又探索性地保留原城市公共巷道燈泡巷等“城市記憶”,既展示了城市文明,又延續著人們對城市歷史的回溯。
呵護不可忘卻的“老弱病窮殘”
武陵區不是貧困地區,但對弱勢群體等貧困人群的幫扶,一點也不含糊。區委書記羅少挾說:“一個家庭、一個社區、一個社會只有把老的小的殘疾的照顧好了,才有平安和諧幸福的基礎。因為沒有他們的脫貧和幸福,就算不了全面發展。”
為此,武陵區在東城和西城分別建成了集日過照料、文化學習、康復訓練、生活技能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陽光家園。對轄區內的老的小的特別是智障或殘疾的人全部實行了免費日托和照料。現在,陽光家園的200多名智障兒童都已基本實現了生活自理,原來有些傻乎乎的學員,變得聰明了、懂禮貌了;原來性格內向的學員,變得開朗活潑、愛說話了;有的還走上了就業崗位,燦爛的陽光照進了孩子們的心靈。“真正讓智障孩子從家庭走進社區,從社區走上社會。”
年過90的葉珍梅是武陵區新坡社區的居民,她每天都會到社區的老年照料中心來享受美好生活。照料中心有專門的醫療室,“我們隊每個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都很了解,如果突然病情發作,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通知家屬和撥打120。”新坡社區婦女主任李翠英告訴記者,照料中心的醫務人員會定期為老人免費檢查身體,社區還為他們購買了意外傷害保險。除了能享受工作人員的照料,“這里還有免費的午餐,飯菜味道好。”新坡社區77歲的居民葉永利告訴記者。
武陵區吉生東路上有一家名為“嘉樂園”的壽星公寓,這是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的吳光清創辦的,而他自己卻是一位需要關懷的重癥殘疾人。敬老院收養了鰥寡孤獨近百人。吳光清聘用專人照料老人;老人過生日,院里都安排節目,逢年過節給每人都派發120元紅包。
新疆商人稱自己是新武陵人
不少城市都會有新疆人經商。有的因經濟困難就直接占道銷售哈密瓜、葡萄干等特產。由于涉及到民族團結、宗教信仰等諸多因素,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也一直在考驗城市管理者的執政能力。
面對新疆商人占道經營問題,武陵的城管局規從尊重民族信仰、維護民族團結為出發點,推行人性化執法,在對全區范圍內新疆人人數、攤點數量、擺放位置、販賣物品種類等進行了調查摸底、詳細進行數據統計的基礎上,心平氣和地與新疆商人的代表進行面對面的商談,征求他們的意見。于今,新疆商人都已搬進了由區政府出資補貼租賃的門面,進店經營己成為了“新常態”。進店經營也使新疆商人的生意越做越好。在武陵的新疆商人也不再把自己當作“外來戶”,而是自豪地把自己稱作了“新武陵人”。
中國呼喚深度城鎮化
武陵在城鎮化建設的探索中,不求急功近利,但求百姓幸福。不搞政績工程,但推科學發展。不盲拓城,但追求城市文明、城市記憶、完美社區、綠色發展、可持續性和包容性的和諧社會、智慧城市的深度城鎮化建設。
武陵的探索就是牢固樹立創新意識,創新不僅局限于產業技術,也涉及到城鎮化建設的方方面面。
李克強總理說“還有1億多人住棚戶區不解決何談公平”?武陵區不僅很好的解決了“棚改”,還很好的將城市記憶和城市文明結合起來,建設好了“完美社區”。
武陵的“棚改”是這樣,愛老護殘也是如此。保住基本、兜住底線雖然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財力,但同時也為發展贏得了更大的空間,也為深度城鎮化打牢了基礎。
于是,武陵區百姓稱區委羅少挾書記為“民生書記”,也就不足為奇了。而湖南大學張玲教授則認為,羅少挾是少有的懂得深度城鎮化的“治城專家”。她善于激活干部群眾的思想觀念、精神狀態和創業熱情,善于發掘發展的內生力和創造性。這其實體現的是共產黨人的價值觀,也是全體武陵人的發展觀。
武陵區將城鎮化建設,很好的融入了社會治理,體現的是將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社區以及個人等諸行為者,通過平等的合作型伙伴關系,依法對社會事務、社會組織和社會生活進行規范和管理,最終實現了城鎮化建設的過程,就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過程。
武陵的探索表明,改革開放,社會進步,靠的是公眾的參與,改革發展的動力,就在民眾之中。社會治理變革,更多地是要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見,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武陵實現“五零”的奧秘。
武陵的探索,再次彰顯了一種城市精神。從思路到操作的各個層面,無不體現了新常態的創新精神。是一種厚積薄發、辛勤積累的務實精神。由此帶來的是城市面貌得到提質升級,聚集的是巨大的發展能量。
編輯:中國廣播云采編
關鍵詞:湖南
2015-08-08 20:17:00
2015-08-06 15:30:00
2015-08-02 07:00: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