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衛計委掛牌成立 擬組建“院士指導平臺”
2014-09-14 16:43: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央廣網廈門9月14日消息(記者陳庚)廈門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今天掛牌成立,這也是廈門市新一輪機構改革方案公布后,首個掛牌成立的新部門。首任主任楊叔禹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透露,廈門正在組建“院士指導平臺”,邀請醫學類“兩院”院士加入,幫助廈門提升醫學技術水平、培養醫療學科帶頭人。
楊叔禹表示,要提升廈門的衛生計生醫療水平,關鍵是要有好的學科帶頭人和后備人才。“院士指導平臺”旨在吸引和邀請全國頂尖的臨床醫學專家來到廈門,一方面是帶徒弟,力爭把廈門現有的一批學科帶頭人培養成國家級的名醫,另一方面帶學科、帶團隊,整體帶動廈門相關醫療學科水平的提升。預計本月下旬,首批十幾位“兩院”院士就會來到廈門。
這也是廈門衛生系統在人才“柔性引進”方面的最新探索。此前,廈門在全國率先推行了“雙主任制”學科共建管理新模式,從全國一流醫療機構中引進一批國家級名醫,到廈門相關醫院科室擔任“特聘主任”,與該科室“執行主任”共同開展工作。“所謂‘柔性引進’就是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楊叔禹說,目前已經有13位來自北上廣等城市一流醫療機構的國家級名醫,在廈門第一醫院、中山醫院、眼科中心等醫療機構擔任科室主任。本月下旬,還有一批專家將來廈門簽約。
擴增衛生計生醫療資源,也將成為新成立的廈門市衛生計生委的工作重點之一。楊叔禹表示,到2015年,廈門將新增6所綜合性醫院和若干所專科醫院。此外,還將吸引更多社會資本,舉辦養老護理院、腫瘤康復機構、社區醫院等廈門緊缺的各類醫療機構。
針對群眾最關心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楊叔禹坦言這仍是“最大的難題”。他引用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此前在考察廈門醫改時的話,新一輪醫改和公立醫院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是能否實現分級診療,即“大病到醫院,小病慢病到社區”。
雖然我國對醫療機構早已實行了分級管理,但并沒有做到分級診療,老百姓可以隨便到任何一個醫療機構看病,“每個城市最擁堵的路段旁邊,肯定有一個大醫院”,楊叔禹言語中透露著無奈,“因為所有人都要到那個最好的醫院去看,反正我就花這么幾個錢嘛,我就可以找全市最好的醫院、最好的醫生、最大的專家找他看,我頭疼也要找他看,拉肚子也要找他看。”
楊叔禹介紹說,在建立了分級診療制度的發達國家,這是難以想象的,“國外你如果沒經過家庭醫生或者社區醫生的允許,自己到大醫院找大醫生看病,基本上你要自費,醫保不會給你報銷的,而且價格非常貴。”而如果到社區去看,則可以享受免費醫療,“他們是用價格、保險等很多杠桿給你拉開檔次了,我們國家沒有做到。”
他表示,廈門早在兩年多前就開始探索以“慢病一體化管理”為突破口,建立分級診療制度,走走在全國前列。“每年有2600多萬人到廈門各家醫院看病,其中86%都是慢性病,這么多病人如果不到大醫院去擠,你說那些醫院里面是不是很清爽?”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大醫院的好醫生集中精力研究疑難雜癥,“一天都被這些小病淹沒了,他沒有更多的精力去提高醫療水平。”
他進一步介紹說,糖尿病和高血壓是最大的兩個慢病病種,在廈門有近百萬名患者,“慢病一體化管理”就先從這兩個病種做起,他們在大醫院得到確診、獲得治療方案后,就回到社區去,由社區醫生負責平時的監測、開藥,不用再到大醫院擠。如果社區醫生發現病情有變化,再介紹他們去大醫院診治。
盡管分級診療“看上去很美”,但操作中卻是知易行難。楊叔禹說,最大的困難,就是要提升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的水平。“為什么社區醫院蓋的房子也不錯,投入了很多設備,醫務人員也都有,老百姓就是不去呢?還是不相信社區醫生,認為他們看不好病。”楊叔禹認為,這一輪機構改革計生與衛生系統合并,為提升社區醫療水平增添了資源,因為計劃生育工作在基層的力量一直都很強大,“我們下一步就要把基層的計生服務工作,和我們基層的衛生醫療工作,融為一體,這樣資源就可以互相利用共享,老百姓也方便。”
編輯:劉明霄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