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旅游可持續發展:總結旅游模式 提升陽朔價值
2014-04-13 22:01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央廣網4月13日消息 2014年4月12日,由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旅游可持續發展陽朔觀測點、陽朔東暉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陽朔旅游可持續發展論壇”在桂林陽朔召開。
來自全國各地44位旅游專家、特邀嘉賓,8位境外投資者代表,與陽朔本土企業家們、以及近20家媒體齊聚一堂,為“世界的陽朔”未來發展凝聚智慧。
旅游業是陽朔的主導產業,目前,陽朔正處于 “黃金”發展的突破期,擁有桂林建設國際旅游勝地、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點區域的疊加優勢,機遇與挑戰同在。
本次論壇以“消費轉型與陽朔旅游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就十八大后旅游發展趨勢及展望,建設桂林國際旅游勝地的陽朔機遇與挑戰,文化旅游與文化產業發展,旅游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移動互聯網時代智慧旅游,以及陽朔鄉村休閑旅游,戶外體驗旅游,休閑度假、養生養老、旅游地產等方面課題展開研討。
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旅游可持續發展管理與監測中心主任、中山大學旅游學院院長保繼剛表示:在陽朔設立中山大學研究基地的構想始于2002年,當時得到了陽朔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于此同時,陽朔的可持續發展也引起了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的關注,在2005年7月26日,世界旅游組織在陽朔正式設立了旅游可持續發展觀測點,由中山大學負責技術監測,這是世界旅游組織在中國的第一個旅游觀測點,也是世界上第一個。
2009年11月18日,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秘書長塔勒布·瑞法依一行考察了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可持續發展陽朔觀測點并給予了高度評價“這真正反映了我們世界旅游組織工作的精神。”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桂林漓江黃金水道以陽朔風景最為美麗,游客來桂林不到陽朔不叫來過桂林。
但是陽朔龐大的游客量與旅游總收入極不相稱。根據數據統計2013年全縣旅游接待總人數約117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僅為60.5億元,旅游人均日消費516元。
保繼剛教授表示,陽朔是中國面對世界的一個窗口,是桂林建設國際旅游勝地的橋頭堡,陽朔的提檔升級,是桂林建設好國際旅游勝地的關鍵一環。
在消費轉型大環境下,自駕游游客將逐漸占據主要地位,陽朔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升級”,需要轉型,要從觀光旅游向體驗式深度旅游發展,面向高度游客提供高端的服務,增加旅游人均消費。陽朔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在規劃、保護和開發上,還有很對工作需要去做。
本地企業家代表羅遺玲表示,陽朔東嶺地處西街對岸,將西街延伸至東嶺,經過好的規劃、整合和保護,整個東嶺適宜建成針對對高端游客,一個大的休閑度假、養生養老、文化旅游、體驗旅游區域。
未來,陽朔東嶺盤龍灣,與陽朔西街、印象劉三姐山水劇場,形成一個黃金三角,給游客帶來絕美的山水間的高端休閑度假、養生養老享受的同時,能夠極大助推陽朔旅游升級與可持續發展。
2013年,陽朔獲得長壽之鄉稱號,中共陽朔縣委書記鐘洪介紹說,陽朔縣城有“壽陽城”之稱,其境內百歲老人比例遠高于新修改的第二屆“中國長壽之鄉”的標準,達到十萬分之十三點五。
陽朔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4%,漓江水質一直保持在二類以上標準,空氣一級標準天數超過300天,人居環境優越,被聯合國確認為“人類最佳居住地”。業內人士表示,陽朔長壽之鄉秘訣在于山好、水好、人好以及美食好,適宜休閑度假、養老養生產業發展。
自對外開放后,平均每年來陽朔旅游觀光的游客達180萬人次,其中境外游客占三分之一,陽朔被譽中國旅游名縣。而有著1400多年歷史、全長1180米的陽朔西街,依傍著美麗的漓江,保持著中國南方典型的村鎮傳統風貌,中西文化在這里水乳交融,號稱中國最大的外語角,是到陽朔游覽觀光的中外游客的必選之地,每年來這里的外國人相當于這里常住人口的3倍。陽朔也因此得名“地球村”。
根據陽朔民政局統計,陽朔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深的一個縣,其2013年境外婚姻達1300多對,高于全國其他縣級城鎮。
編輯:周陽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