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萍(中)正在和同事直播帶貨(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央廣網隴南9月26日消息(記者韓靖) 9月25日,一場直播帶貨活動在甘肅隴南成縣陳家大莊村文化廣場進行,隴小南網貨供應中心副經理李林萍和同事一起在電商平臺上銷售農戶養殖的土雞。在半個小時的直播過程中,共賣出117只土雞,最高在線人數4029人。
成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自然資源豐富。圖為當地農產品標本(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成縣屬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片區,曾經是甘肅省58個集中連片貧困縣之一。2013年底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02個,貧困人口1.5萬戶5.58萬人,貧困發生率25.47%。2019年3月,成縣以綜合貧困發生率0.53%,錯退率0,漏評率0,群眾認可度97.59%的評估結果,順利通過甘肅省2018年貧困縣退出第三方評估檢查,2019年4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成縣脫貧摘帽。
隴小南網貨供應中心產品展廳內,工作人員正在配貨(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電商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李林萍所在的隴小南網貨供應中心是一家依托隴南農產品加工銷售為主的網貨供應平臺,通過收購帶貧,陸續在當地鄉鎮收購近百戶貧困戶的初級農產品,經過網貨中心對產品進行統一包裝,統一宣傳,銷售農特產品,直接帶動222戶貧困戶增收。
李林萍正在整理貨品(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今年34歲的李林萍7年前來到當時還是自媒體公眾號的“隴小南”做編輯,而現在她已經成長為電商中心的副經理,見證了平臺從最開始的日均幾百元銷售額到現在日均7萬多元的銷售額,也深切地體會到了在電商扶貧過程中農戶心態的變化。“最開始的時候,農戶不信任我們,認為網上銷售不靠譜,后來通過我們的宣傳和實際銷售,很多農戶主動找到我們,希望我們能幫助他們銷售農產品。”李林萍說。
車間內打包好的貨品即將發貨(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從最初的不信任到后來的“找上門”,電商成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助推器。眼下,中秋節和國慶節即將到來,農產品的訂單量也有大幅度提升。
隴小南網貨供應中心車間流水線(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9月25日,在隴小南網貨供應中心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忙著給農產品打包貼簽。據李林萍介紹,從8月中旬以來,日銷售量比平日增加了500余單,節日帶來的訂單量增長明顯,核桃、土蜂蜜等農產品需求量大。
車間里的工作人員正在為貨品打包(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在扶貧過程中,成縣將電商扶貧作為整合放大扶貧力量的重要平臺,全縣350家網店與3682戶貧困戶簽訂帶貧協議,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產品3800萬元,全縣貧困人口通過電商人均增收940元,直接帶動貧困人口就業9000多人。電商銷售模式正在成為農戶致富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