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1日消息(記者王子衿)《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6月1日正式實施。1日上午,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在通州區大運河森林公園舉辦了《條例》正式實施宣傳活動。圖為宣傳活動現場(央廣網記者 王子衿 攝)

  活動現場,經過救護康復的11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放歸自然。圖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放歸自然(央廣網記者 王子衿 攝)

  此次京版《條例》把禁食范圍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拓展到了本市重點保護和其他陸生野生動物,極大地擴展了法規的適用范圍。圖為游客領取野生動物保護宣傳資料(央廣網記者 王子衿 攝)

  

  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處處長張志明介紹,經過多年的生態建設,北京的野生動物種類和數量持續增加,陸生脊椎野生動物從1994年的461種增加到現在的500多種,越來越多的候鳥選擇北京作為長途遷徙的“休息區”。圖為通州區大運河森林公園內動物自由棲居(央廣網記者 王子衿 攝)

  

  野生動物種類和數量持續增加,也為周邊居民提供了更宜居的生活環境。圖為周邊居民在大運河森林公園內游覽拍照(央廣網記者 王子衿 攝)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要保護其賴以生存的棲息地。為此,《條例》首次明確了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責任。圖為大運河森林公園內良好的生態環境為野生動物提供了棲息空間(央廣網記者 王子衿 攝)

  

  現有的野生動物家園要妥善保護,而今后的生態建設也要把野生動物納入考量。《條例》第十三條明確規定,要采取種植食源植物,建立生態島或者保育區,配置巢箱、鳥食臺、飲水槽等多種方式,營造適宜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環境。圖為水生植物完善了野生動物食物鏈構建(央廣網記者 王子衿 攝)

  

  在造林綠化建設中,充分考慮食物鏈構建、生態廊道建設和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相關要求,將更好地實現“樹上有鳥、草間有蟲”,體現首都園林綠化從綠起來、美起來到活起來的歷史性轉變。圖為位于通州的城市副中心千年守望林內,精心布置的人工鳥巢為野生動物提供了綠色生活空間(央廣網記者 王子衿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