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6日消息(記者孫冰潔)昨日(5日)傍晚,北京多地迎來降雪,這也是入冬以來的第四場大范圍降雪。與往年冬季的“一雪難求”相比,今年北京的降雪似乎來的頗為“爽快”,原因究竟為何?

  截至今日(6日)早晨,內蒙古河套地區、陜西北部、山西、河北西北部和南部、河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區累計降水量5~15毫米,山西東南部和河南北部等局地20~36毫米。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中)向記者分析最新天氣形勢(央廣網記者 孫冰潔 攝)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認為,今年北京乃至整個華北大部地區降水偏多,與今年冬季氣溫偏高有一定關系。氣溫偏高是因為冷空氣比較弱,這也意味著來自于低緯地區的暖濕氣團北上的勢力會比較強,暖濕氣流更容易北伸到華北,在華北一帶形成較為充分的水汽,其與冷空氣相互作用,形成降水;反過來,如果冷空氣勢力較強,便會阻礙暖濕氣流北上的路徑,其交匯區域則可能相對偏南,華北的降水就會減少。

  但馬學款也指出,天氣形勢一直處于變化過程中,冷空氣與暖濕氣流的活動范圍與勢力也不會一成不變,因此氣溫偏高的狀態不會一直持續,而是波動起伏。

  北京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雷蕾認為,在本次降雪之后,本月11-13日左右,北京地區可能還會迎來一場降水。從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來看,今冬華北降水較多,總體來看對冬小麥產區的影響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