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13日消息(記者王夢妍 王晶)當前,中美兩國的貿易談判仍在進行,但美方加征關稅的執行、中方的不得不反制,使得貿易摩擦轉入實質性沖突的新階段,未來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中美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貿易摩擦不僅影響兩國的經濟和雙邊關系,也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的預期與格局。
當“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到來之時,中國政府與企業如何應對?
“加快開放步伐,辦好中國自己的事情就是穩定世界經濟。”今日(13日),清華大學舉辦中美經貿專題研討會,李稻葵、阮宗澤等多位與會專家學者認為,中美之間的貿易關系是全球價值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將履行“負責任大國”的承諾。
今天上午,清華大學舉辦中美經貿專題研討會,聚焦中美經貿摩擦等熱點問題。(央廣網記者 王晶 攝)
中美貿易戰再升級 中國可出這幾張“王牌”
“加關稅是一把雙刃劍。”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主任李稻葵說,加關稅是貿易保護主義最簡單的做法。美國所征關稅通過其國內進口商、批發商、零售商,最終會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合作是中美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美方肆意揮舞關稅大棒的錯誤做法,無益于經貿問題的解決。中方從來不畏懼任何壓力,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應對任何風險和挑戰。
“對中美貿易關系開刀,實際上是對全球生產價值鏈開刀,是對全球化開刀。”李稻葵直言,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增長點,全球第一大增長引擎,所以我們有責任維護全球貿易自由化,辦好自己的事情就是穩定世界經濟。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深度分析中美兩國情況,并談及在中美貿易摩擦問題上,中國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在反思中不斷推進改革開放,但美國卻是把自己的責任“外包”,指責中國。
“對于那些友好的國家我們堅定不移地繼續向他們開放,且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仍然是最大的。”他同時表示,美國市場只占中國出口市場的20%,我們可向歐盟、日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廣泛拓展經貿往來。
“中美還是要回到合作的道路上,合作是中美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阮宗澤強調。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認為,中國有足夠的政策工具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同時,他與阮宗澤秉持相似的觀點,中國應將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深化與歐盟、東盟、金磚國家等伙伴的貿易關系,并通過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機構堅決捍衛自身權利。
在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看來,除了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外,眼下我們最重要的是保護企業,采取精準的政策措施,尊重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同時要建立豐富的、多樣化的政策工具箱,以應對各種不測。
“陣痛”將倒逼中國企業“新陳代謝”
當“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生,中國企業該如何應對、如何破局?
“中國企業可能會面臨一兩年的‘陣痛期’,比如面臨一些核心技術和產品的禁運。但從長期來看,中美貿易摩擦也將倒逼國產核心設備與技術的發展。”李稻葵表示。
他認為,中國的產業鏈條正處在提升階段,珠三角和長三角都已擁有大量科技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我們的產品和設備正在逐步替代日韓和歐洲的產品。另一方面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很多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依然不得不面對淘汰、轉型和升級的壓力。
李稻葵說:“今天我們正處在一個新陳代謝的轉型期,而這也是中國經濟當下的痛點。但我認為我們可以在未來三到五年內解決這個問題,那時新產能帶來的增長可以填補舊產能削減帶來的缺口。”
據他預計,屆時內需市場將更加豐滿,產業鏈條分布更加合理,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進一步降低。此外,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也將大幅度上升。
李稻葵表示,未來三到五年是關鍵中的關鍵,“還要做到‘三個加快’,即加快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加快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和加快國內市場的培育。”
面對中美經貿摩擦不斷升級,中國最新出爐的貿易數據讓人眼前一亮。海關總署發布的5月外貿數據顯示,以人民幣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4.1%,其中5月份出口超預期同比增長7.7%;而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5月末我國外匯儲備為31010億美元,較4月增加61億美元,創下了去年9月以來的新高。
“無論是民營企業還是國企,最需要積極性和確定性,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讓企業自由競爭、順利發展,我想這就是中國經濟發展,及應對中美貿易摩擦非常重要的支撐。”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主任許憲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