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8月23日消息(記者梁爽 劉陽)碧水粼粼、葦蕩叢生、魚肥蟹美……作為世界著名的三大具有古海岸性質的濕地之一,天津七里海國家濕地公園開業后第一周就接待游客20萬人次。21日,記者跟隨“風從海上來”采訪團來到這里,看到的不是游人如織,而是空無一人的靜謐自然景觀。
附近村民告訴記者,以前8月下旬都是七里海釣螃蟹的季節,每天這里都人滿為患。如今七里海已無喧囂,只能聽聞鳥鳴。“這么好一個‘天然氧吧’,為嘛就給關了?”曾經很多天津市民發出這樣的疑惑,從一個4A級旅游景區到打造“無人區”,這筆經濟賬“虧不虧”?保護生態四字可一言以蔽之。
21日,“風從海上來”采訪團來到天津七里海。(央廣網記者 梁爽 攝)
國家4A級旅游景區“告別”市場 回歸自然
天津七里海國家濕地公園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濕地,也是津京唐三角地帶極其難得的一片綠洲。不僅為華北地區凈化空氣,同時形成的天然蓄水池也是京津冀的一塊綠色瑰寶。
七里海地處天津市東北部,距北京140公里,距唐山50多公里,被譽為“京津綠肺”。七里海內的大片蘆葦每天可釋放大量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含量2500個,比大城市中心區高幾十倍,有“天然氧吧”之稱。
“七里海不僅是天津的七里海,更是京津冀地區的七里海,是全國人民的七里海。”今年76歲的七里海管委會顧問于增會已經在這里工作了13年,他告訴記者,退休后,他一心投入到保護七里海的生態環境中。開展旅游那幾年,每年有30-40萬人進入核心區,給環境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現在拆除了旅游、餐飲、垂釣等設施和農家院后,游人沒了,極大程度減少和防止了人為對濕地的干擾破壞。
記者了解到,2013年6月七里海正式開業納客,一段時間里,旖旎的景色吸引著八方來游。而在2014年,天津市環保局調查發現七里海國家濕地公園未經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即投入運營,責令其關停。2015年9月,七里海國家濕地公園宣布暫停營業。2016年12月,寧河區政府表示,七里海國家濕地公園地處天津市劃定的永久性生態保護紅線范圍,今后不再開展旅游經營。從此,“人聲鼎沸”的濕地公園大門緊閉。
今年4月,34條通往七里海核心區的道路被封,一道道鐵門攔下了人類的腳步,卻留住了無人區的旖旎風光。
天津七里海國家濕地公園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濕地。(央廣網記者 梁爽 攝)
“無人區”內十年間野生鳥類增加53種
于增會介紹,目前,已全部完成230處違建拆除整改,完成核心區6.8萬畝土地流轉。全長49公里的環海圍欄工程即將開工,以6萬蘆葦畝復壯為主要內容的葦海修復工程、以營造鳥類棲息繁殖地為主要內容的鳥類保護工程,今冬明春全面實施。緩沖區5個村、2.5萬人生態移民工程,以及引水調蓄工程等,也已進入實質實施階段。
與此同時,截止2017年底,保護區內230處人類活動點位全部完成拆除整改,共拆除建筑面積和硬化面積105.5萬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硬化面積62.5萬平方米,還濕面積1582.5畝。
隨著七里海生態的修復,七里海濕地的水質基本達到5類水質。生態環境不斷優化也吸引更多棲息的鳥類,十年間野生鳥類增加53種。從過去的182種已經增加到235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多達33種。東方白鸛、遺鷗、天鵝、黑嘴天鵝、白琵鷺等稀有珍禽,過去多年來難得一見,如今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七里海。另外,今年春天,發現東方白鸛200多只、天鵝600多只,震旦鴨雀、文須雀等全球性臨近瀕危物種也明顯增多。
21日,采訪團來到天津七里河當天,晴空萬里,碧波粼粼。(央廣網記者 梁爽 攝)
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2025年前修復全部完成
“今年下半年,七里海將逐步開展環海圍欄工程、盧海修復工程、鳥類保護工程、濕地生物鏈恢復與構建工程以及引水調蓄工程。”七里海濕地生態的修護工作仍在進行中,于增會稱,通過建設總長49公里,高2米,通透式、生態型圍欄,可實現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全面封閉。
同時,大力改善和提升濕地生態功能,改造更新潮白河、薊運河3處橡膠壩,并清淤青污渠等河道,同時拓寬核心區環海深渠、骨干溝渠和支系溝渠,形成三級水系,解決核心區引水蓄水問題。通過引進物種,增添七里海物種多樣性,形成更為綠色的生態圈。
濕地修復不是朝夕可改,保護生態是一場長久戰。今年5月,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到寧河區七里海濕地調研時強調,堅持生態優先,保持戰略定力,堅決守護好七里海濕地這一“京津綠肺”。
2017年,天津市出臺《七里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2017-2025年)》,確定了濕地保護修復10大工程項目,2025年前修復全部完成,將七里海濕地生態環境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修繕容易維護難。”于增會表示,修復濕地的同時要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形成常態化保護管理。“人們有環保意識,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