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12日消息(記者王晶)“40年前,正是和你們差不多的年紀,我還是一名北京鋼鐵學院的學生,那時候沒有Wi-Fi,沒有手機,更沒有支付寶,學校周邊很荒涼,操場光禿禿的,但那里總是擠滿了鍛煉的學生。記憶最深的還有大食堂和露天電影院?蔁o論那時候我們有什么,還是這個時代你們有什么,我們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擁有自己的夢想,做科學家、工程師的夢……”6月10日下午,在第二屆“未來成長計劃——世界聽你說”公益活動上,北京科技大學校長張欣欣結合自己的經歷向在座的嘉賓講述了自己青年時代的故事。
第二屆“未來成長計劃--世界聽你說”公益活動現場
在這場由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第三十五中學、中央民族大學附中共同主辦的公益活動中,擁有不同經歷、來自不同行業的十幾位杰出代表,就青少年人生選擇、高考志愿、職業規劃等方面問題,向現場的青少年分享了所思所想,幫助他們定位自我、尋找人生方向。
“85后”美女創業女神張萌就是其中一位分享者。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手,連續多年參加APEC會議,2014、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發言嘉賓,極北咖啡CEO,功能語言學與腦認知心理學博士……這些都是貼在31歲的金牛女張萌身上的種種標簽。
但摘下這一系列光環,她對自己的定位特別簡單:“為夢想,一根筋,堅定地走下去!
當年高考,張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可那個階段的她,只有兩個心愿,“一是想當北京奧運會志愿者,二是心里有個外交官夢!彼嬖V記者,但當時在浙大既沒有奧運志愿者的報名機會,也與外交官的夢想交集甚少,于是她選擇果斷退學。
她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由理轉文,而后考入北京師范大學的英文專業,同時雙修經濟學學位。2008年,張萌如愿成為一名奧運火炬手。“每個人都會面著不確定性的東西,只需思考你的當下和你的夢想是否一致;如果一致那就做下去,如果不一致那就及時調整。”張萌分享到。
入學北師大后,那時她的英語水平處于中下游,為改變這種狀態從而實現理想,張萌為自己設定了“1000天小樹林計劃”。每天早晨5點起床,大聲朗讀英文3到5個小時,堅持一千天的時間三年多的時間。
“當我堅持到100天的時候,那時北京正好是三九天,非常寒冷,冷到什么程度,如果我讀到3到5小時的時候,回到溫暖的教室,身體需要經過30分鐘才可以‘溶化’,手指才開始有感覺。”隨后,第一次期末考試,張萌考了年級第一名。到后來經歷了很多事情,包括創業五年期間,她談到,不斷實踐者自己的夢想,從不怕犯錯,人生會給青年充足的機會嘗試錯誤和失敗。
“年輕人不要隨波逐流,父母的人生不是你的,盡早完成自我認知,結合自身特點選擇發展之路,才能更好地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痹谒磥恚@些才是年輕人做出人生規劃時邁出的最為關鍵的一步。
與張萌相似,做出人生選擇時,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站長刁鯤鵬同樣遵循了自己的內心。
與在城市中生活不同,在地處山區的保護中心,刁鯤鵬有時需要撿樹枝回來燒水做飯!斑@里實際上是一個大熊貓保護區,我們會開展一些大熊貓的保護研究,還會有對山上資源做一些監管!彼蛴浾呋貞,早些年,山里沒水泥路,物資需要馬馱進去。如今雖說環境改善些,但一到冬天,大雪封山,車輛根本無法進入。
“好多人問我,你好歹也是科班出身,正兒八經科研院校出來,為什么跑到一個大山深處去做這項工作?”刁鯤鵬說,其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一切要從他的學生時代談起。
“山東高考競爭壓力大,那時老師常勸我,不要整天養花玩草,你要先考上一個好大學,把它當成一個興趣就得了。”可當時的刁鯤鵬并未放棄,一邊堅持學習,一邊繼續堅持自己的興趣。后來,如愿以償讀了自己喜歡的生物專業,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他向現場青年人分享到,大學四年,他有時分不清自己在玩耍還是在學習,“當你發現老師和家長要求你學的東西,正好是你喜歡的,你根本就不會覺得很辛苦。”
用刁鯤鵬自己的話講,大學四年,他就像掉到一只米缸里的耗子一樣,沉浸在生物的環境當中,過得怡然自得。
如今,在刁鯤鵬眼中,他所工作的保護區也是非常有趣的,“有各種奇怪的蘑菇可以吃,一開門會有狗有馬,當然還有大熊貓,并未覺得寂寞,因為每天都有新的東西。”2012年到2013年,刁鯤鵬在陜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事野生大熊貓行為學研究,2014年11月,他還親自參與了唐家河受傷大熊貓的救治。
從一個上中學時不被老師看好個人興趣、偷著在課桌里養小老鼠的狀態,到現在可以在微博上開辟自己的專欄,與全世界分享野外野生動物的研究和保護,刁鯤鵬認為,這一切都源于自己的興趣。
“努力把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做到極致,因為有動力,所以這件事情就一定會做好。”他談到,在一個領域內延伸發展還要有使命感,年輕人的活力和潛力是無限的。
教育部原副部長、歐美同學會常務副會長劉利民出席第二屆“未來成長計劃-世界聽你說”公益活動并致辭。
教育部原副部長、歐美同學會常務副會長劉利民也用自己的經歷在致辭中勉勵青少年。他表示,身處下信息爆炸的時代,年輕人不能滿足于碎片化的信息,一定要沉下心來求真知識,明真道理,這樣才能用準確的判斷讓自己的才華釋放出更大的能量。
記者了解到,每一屆“未來成長計劃”最多接受3000人報名,將從中遴選50名杰出青少年代表到現場與嘉賓面對面對話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