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廈門6月7日消息(記者劉一荻)日前,第十屆海峽論壇配套活動“第六屆兩岸公益論壇”在廈門舉行。記者了解到,本屆論壇以“新時代·新公益”為主題,來自兩岸51家公益機構的代表和愛心人士逾500人參加了論壇開幕式及主論壇、分論壇。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席王家瑞指出,兩岸攜手公益,有利于深化實踐“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有利于共同建設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有利于推助兩岸融合發展、有利于促進兩岸青年共同發展。公益慈善文化是純潔、崇高和充滿正能量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作為當代中華民族子孫要把公益慈善精神繼承好、弘揚好,共同維護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共同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張志軍在發言中表示,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淺淺一灣海峽,政治上的人為因素,都阻隔不斷兩岸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扶持的手足之情。兩岸公益論壇是海峽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五年來不斷創新形式、深化主題,將公益這個大家庭建設得越來越好,論壇成為兩岸公益機構和人士溝通交流以及兩岸公益事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張志軍稱,希望本屆公益論壇能就貫徹落實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發揮積極促進作用,推動更多的兩岸同胞共同投身兩岸公益事業,不斷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
目前,網絡已在兩岸交流中擔當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去年12月召開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國臺辦主任助理周寧曾提到,網絡已經成為海峽兩岸繼通郵、通航、通商之后,連通海峽兩岸人民的“第四通”。兩岸開啟交流已經走過了30余年,在30年前,老兵們在大陸尋根的方式是寫信或者線下探訪,現如今,老兵或老兵后代可以依托互聯網科技的力量,完成他們的跨海“尋親夢”。
來自臺灣的周思妤曾在臺灣一家電視臺擔任記者,2015年9月,她前往北京大學就讀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畢業后在北京工作并加入了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過去在寫一篇報道的時候,我會在意的是點擊率,或者是有多少人看了我的文章。直到我入職了今日頭條,加入公益尋人項目后,我會更關注我所發出去的信息,究竟能幫助多少個失散的家庭回家,更重視信息的背后的公益價值”,周思妤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轉變。
臺灣97歲老兵胡定遠四川尋親成功
兩岸開放交流已歷經30年,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多老兵凋零,到底還有多少臺灣老兵有大陸尋親需求?周思妤心中有了疑問。“但隨著協助的案例越多,我們發現,尋親的群體,逐漸從在世老兵,轉變成離世老兵的后人。這些老兵后代與30年前的老兵本人尋親有非常大的不同。這一群人,我們把他稱呼為‘尋二代’,他們希望能替自己的父輩,延續上這段跨越兩岸的親情”,周思妤表示。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已經幫助38個兩岸家庭團圓。
“對我而言,能夠參與這個兩岸公益服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讓我有機會了解這段歷史,有機會成為圓夢人,更有機會融入兩岸交流的浪潮中。”周思妤感慨,“用互聯網科技,幫助兩岸的親人跨越漫長的時間,實現重逢。最后我們也希望,這個項目能被更多人知曉與了解,讓人間多一些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