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銀川7月20日消息(記者 梁爽)“就是去年這個時候,習總書記冒雨來到姚磨村,大家都很激動。”回憶起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冷涼蔬菜基地的場景,固原市彭堡鎮副鎮長姚選激動地說。
彭堡鎮姚磨村地處六盤山腹地,夏季多雨,氣候低溫潮濕,在種植冷涼蔬菜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妖磨村是固原市城市供水地,依托豐富的水資源有利于發展蔬菜種植業。”姚選講到,姚磨村一直有種植蔬菜的傳統,打造萬畝冷涼蔬菜產業基地也是結合自身優勢探索出的一條脫貧致富之路。
正值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寧夏調研考察一周年之際,全國30多家主流媒體齊聚銀川共同見證寧夏脫貧攻堅取得的新成績。
原州區姚磨村閆堡萬畝冷涼蔬菜基地
金融扶貧助力蔬菜產業園擴大生產 再為脫貧“加把勁”
現代化農業需科技興農,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必不可少。“絕不能讓基礎設施拖了農業發展的后腿,今年合作社已經貸款6000多萬用來擴大生產。”姚選表示,如今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大,各大銀行都對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義予以貸款政策傾斜,可最大程度的幫助農業生產資金周轉。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金融扶貧支持的話,我們的產業發展將受到何等的限制。”
據悉,姚磨村目前共有農戶294戶,從事種植蔬菜有200余戶,截止今年6月底,固原農商行各項農戶貸款562戶,金額2245萬元;累計扶持種養大戶38戶,金額425萬元;累計扶持家庭農戶12戶,金額362萬元;累計扶持種植合作1戶,金額600萬元。
固原農村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部經理張樹平表示,把貧困戶的精準扶貧政策嫁接到龍頭企業,既通過龍頭企業帶動了貧困戶脫貧致富,又可以促進地方特色產業和貧困地區的共同發展。
村民姚師傅是蔬菜基地的技術人員,主要負責幼苗的照看工作。幾年前因病致貧,不能再干重活,生病花費了幾十萬元。“當時商業銀行找到我,說可以給我貸款,真的是在無力承擔醫藥費的時候看到了希望,當時非常高興。”
將脫貧攻堅進行到底,作為實現2020年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不允許一個人掉隊。在姚選看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一方面使大家倍受鼓舞,另一方面挑戰也會隨之增大。“脫貧之后就是致富,蔬菜產業園在社會效益上可以帶動就業,但挑戰還是來自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
隨著萬畝冷涼蔬菜產業園區聲名遠播,市場化運作也逐漸明晰。“提高產品質量是首要問題。”姚選表示,如今我國對農產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只有時刻保持危機感,才有可能不被市場淘汰。
馬克俊接受媒體采訪
牛棚巧變“陽光餐廳” 鄉村旅游引領脫貧新氣象
“把原來的牛棚翻修成大瓦房,改造成為‘陽光餐廳’,做成農家樂以后搞鄉村旅游。”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回族老人馬克俊家視察一年后,老人對自己家變化的描述。
直到今年,馬克俊家里才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原來家里兩口人年收入不足一萬,現在可以達到兩萬元了。”
馬克俊家主要家庭收入來源為種地和養牛,“現在的苗木賣的好了,不用愁。自家養的牛今年也下了兩頭,轉手賣了好價錢,收入不錯。”
自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之后,政府就開始政策扶持苗木銷售。“貧困戶一畝賣出價格是2500元,非貧困戶為500元。”楊嶺村第一書記郜賢表示,政府主要是為了幫扶貧困戶,在苗木出售上加大銷售渠道,并且改變經營方式,由政府統籌規劃,最大程度上讓貧困戶早日脫貧。
同樣對家鄉變化深有感觸的75歲赫殿錄老人,一輩子沒有離開過楊嶺村,一年來村子的變化他全看在眼里,他家也是牛棚改造為“陽光餐廳”的第一戶。
“牛棚改造的好。”當初沒有人愿意改造,赫殿錄家以種樹為生并沒有牛,想著政府還能補貼七八千就改造了,如今村里大部分家庭都改造了牛棚轉型鄉村旅游,“年底就能開放了,這下搞旅游了也能賺上錢。”
對于村子的變化,赫殿錄感嘆到:“現在最大的感觸就是沒有后顧之憂。”
供學生上學原本作為家里最大的生活開銷,如今這個經濟難題也得到了解決。“學生不僅有上學補貼,老人也有低保和養老費,我們家有六口人,現在住在四間大瓦房里也寬敞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