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實數據為基礎,市民或返工人員自行申報,紅、黃、綠三色二維碼動態顯示個人疫情風險等級,不用繁瑣的手工登記就可以便捷出行、就醫、務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健康碼成為了抗“疫”標配,甚至被稱為疫情期間的第二張“身份證”。

  健康碼對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好處顯而易見。相比此前的防疫關卡靠手工登記,居民不再需要重復填報各類健康表格,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人員接觸,降低了感染風險。對于基層工作者而言,健康碼的推行也使得村(社區)疫情排查更加高效,極大地減輕了工作負擔。

  不過,健康碼的推行需要借助數字技術和智能手機等設備,這要求使用者必須具備智能手機,以及基本的操作技能。對那些還在使用“老年機”、不會或沒有智能手機的“掃碼困難”群體,特別是老年人來說,特殊時期的正常生活可能會因為一個小小的二維碼受到影響。

  在網絡上,因為不會使用健康碼,老人無法乘坐公交、地鐵或進超市購物的信息不時出現,進而引發了健康碼對老人“不友好”的擔憂。

  誠然,在健康碼的使用過程中,“掃碼困難”的老人等群體確實會遇到或大或小的障礙,但若因此“因噎廢食”,則未免不合時宜。健康碼的推行是為了精準防控疫情及分類有序復工復產,用好、用準健康碼,讓更多的人安全出行、健康生活才是這一抗“疫”方式推廣的題中之義。

  值得欣慰的是,很多地區針對“掃碼困難”群體的一系列措施,都讓人感受到了推行健康碼、全民同心抗“疫”過程中的溫情。

  杭州市拱墅區大關街道香積社區工作人員手繪“地圖式”健康碼指南;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鎮為63名無智能手機的老人準備實物版健康碼;寧波市鎮海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啟用實名登記健康核驗平臺,用身份證即可讀取健康碼;海南健康碼上線“數字碼”核驗功能,老人及不擅長使用手機的人群憑借“數字碼”即可出行……這些“因地制宜”的做法體現出了城市管理智慧,也值得各地借鑒學習。

  疫情防控正處最吃勁階段,村(社區)工作人員要對自己負責的片區進一步做好摸排調查,對有“掃碼困難”的居民做好幫扶,將推廣使用健康碼和人工登記有機結合。相關部門或組織也應根據當地實際,“靈活變通”推行健康碼,確保居民正常生活不受影響。

  抗“疫”關鍵期,更要加把勁。各地要借助健康碼等手段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也需要在推廣落實時更加精準,給“掃碼困難”群體更多關愛。(央廣網評論員 王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