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20年前,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澳門同胞盼回歸的心情。說起澳門回歸20年來,大家一個顯著的感受,就是經過不斷的努力,澳門和內地的交往越來越密切,越來越深入,從制度銜接到設施相通,從人員交流到經貿協作,各行各業深度融合,不僅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也給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拱北口岸是珠海與澳門陸路連接的口岸,隨著澳門回歸,兩地交往越來越密切,從拱北口岸過境的人數不斷刷新。
兩地頻繁交往的背后,是通關速度的不斷升級。20年間,珠海各口岸不斷延長開閉關時間,通關模式也在不斷創新。
2018年10月24日,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開通運營,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在全國率先啟用了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型通關模式。這種通關模式為過境旅客節省了大量的通關時間。這個看似簡單的創新從提出設想到實施,用了近6年的時間才得以實現。
新型的邊檢查驗模式需要內地與澳門合作。2013年,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現為移民管理局)有了合作查驗的設想,他們找到澳方時,對方表示贊賞,但也提出了現實的難題——法律和制度的差異。
經過多輪的論證、評估和協商,雙方總算跨越了制度的差異,達成共識,但技術上還面臨要解決的難題。
2013年提出設想,雙方達成共識開始研發已經是2014年,期間克服種種困難,這次兩地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的全新探索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最終得以落地。
如果說通關制度的創新便利了兩地的交往,那么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則極大縮短了香港、澳門、珠海三地間的時空距離,使港珠澳之間一小時通達成為現實。
通車一年來,港珠澳大橋日均客流量約為6.69萬人次,總車流突破150萬車次。作為連接粵港澳大灣區的黃金通道,港珠澳大橋對澳門旅游的拉動效應已經凸顯。
港珠澳大橋通車后,這項世紀工程本身也成為著名的景點,它拉近了粵港澳的距離,給澳門未來的旅游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探索空間。
千萬人流和滾滾車流的背后,是不斷深化的粵港澳三地跨境協作。2016年,在珠海橫琴自貿區,誕生了全國第一家內地、香港、澳門三地聯營的律師事務所。
隨著跨境案件的增多,相關法律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聯營前跨境案件處理起來費時費力,律所成立后,聯營的優勢很快顯現出來。
三方聯營,提供一站式服務,為客戶提供了便利,減少了損失,也提高了辦案效率。因為各地所屬的法系不一樣,在遇到不同的跨境案件時,可以第一時間發揮所長。
三個地區,三種法律制度,事務所如何運營,需要三方商量磨合,但正是這磨合的過程,讓三地律師彼此加深了了解,也開闊了視野。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印發,讓這個三地聯營的律所看到了未來更廣闊的市場前景,港澳的律師希望香港、澳門能有更多的年輕人盡快融入到大灣區的建設中來。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讓空間有限的澳門有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在澳門,一些青年社團一直致力于推動澳門青年了解融入祖國發展。現在,他們的活動不再局限于緊鄰澳門的珠海,越來越多的青年開始深入到大灣區的其他城市,了解當地的生活和發展狀況。
這個周末,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又組織了大灣區城市的訪問活動,目的地是中山。
這次到中山參觀的澳門青年有公務員、金融行業從業人員以及大企業的高級主管,對于行程中的深中通道,很多人期待已久。深中通道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區域,連接深圳和中山,全長24公里,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交通樞紐工程。深中通道通車后,將打破區域界線,打通珠江東西兩岸的經濟動脈。通道的開通,將直接影響到中山的經濟發展。
從澳門出發,一個小時后,就到達了行程中的第一站——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在展廳里,團員們詳細了解了深中通道的建設情況,這項了不起的工程得到了團員們的掌聲。之后,當地政府安排澳門青年參觀深中通道的施工現場。
離開深中通道,青年協會參觀了中山住宿的配套設施。中山市自然資源局的工作人員和團員們分享了中山市的總體規劃。陳昭怡在澳門從事城市規劃工作,分享會后,她主動與中山市自然資源局的工作人員加了微信,以便之后更多地交流。
最后一站,團員們來到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的廣東辦事處。澳門街坊總會在澳門是小有名氣的社區服務組織,這幾年,隨著越來越多的澳門人到內地發展,澳門街坊總會也開始在內地設辦事處,為當地的澳門人提供服務。
一天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對于中山這個城市的交通、住宿、城市發展、社區服務,這些澳門的青年人都有了新的印象,這些刷新的觀念和認知,將有助于這些澳門青年尋找在大灣區舒展志向的新機會。
1999年澳門回歸時,澳門入境游客數約為700萬;2018年,澳門入境旅客數3500多萬,其中內地游客數2500多萬。越來越多的澳門居民到內地生活工作,大灣區建設讓澳門更好融入祖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