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完成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2》顯示,去年全國家庭現住房完全自有率為84.7%。住房類型上,42.2%的家庭現住房為平房,比2010年調查結果下降了8.5個百分點。全國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積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為36.0平方米。消息一出,引起一片嘩然:在北京等大都市放假動輒每平米五六萬、二線城市房價節節攀升的情況下,擁有一套住房成了不少人特別是年輕人的夢想和奢望。家庭住房超過116平方米、人均住房超過36平方米不僅刺痛了無力購房者,也刺痛了社會神經。
通過媒體報道,在國家屢次強調調控房價的大背景下,全國房價不僅沒有下降,依然堅挺甚至有不斷上揚的趨勢,家庭平均住房面積超過116平方米、人均住房超過36平方米這一消息,讓很多無力購房者大呼“躺著也中槍”、“慚愧”:平均工資,拖了全國后腿,這次平均住房又拖了全國平均水平的后腿,丟國家的臉了。
我不知道這家庭住房面積怎么平均出來的,如果北大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的調查結果屬實,那么我們的相關部門完全瞎操心了:家庭住房超過116平方米、人均住房都超過36平方米了,還要建那么多保障房干嘛?非要人均住房超過100平方米、家庭住房超過1000平方米才能滿足民眾住房需求?只不過真的要達到這個水平,就遠遠超過歐美發達國家的水平,那時肯定早就實現我們許多革命先烈所說的共產主義了。
既然國家相關部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設保障房,而且不斷加大保障房的建設力度,那就說明肯定還有很多人連最起碼的居住需求都難以滿足,更不要說家庭住房面積超過116平方米了。莫非又是著名的二八定律起的作用:20%的人擁有了全國80%的住房,平均下來每個家庭的住房面積就超過了116平方米?要真是這樣的話,更應該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讓80%低于全國水平的民眾和家庭,能達到或者基本達到平均水平;如果不是二八定律起作用,那么初步可以認定調查中心的調查不嚴禁,數據不科學,誤導了民眾,也刺痛了民眾敏感的社會神經。
住房不僅是商品,更是一種保障,特別是對于沿襲了上千年“安居樂業”的中國民眾來說,只有“安居”了以后,才能“樂業”。只有真正解決了民眾的居住需求,才能讓他們更安心工作,我們的社會也才能更加和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