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和風送暖。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巴馬百魔洞景區門前,一群“候鳥人”隨著音樂翩翩起舞。“這個地方生態環境好,很適合養生,我們每天都前來晨練,身心舒暢。”來自山東青島的76歲老人向學班說。

  巴馬瑤族自治縣是著名的“世界長壽之鄉”和“中國長壽之鄉”,以獨特的資源優勢和生態環境,每年引得10多萬“候鳥人”紛至沓來。近年來,巴馬堅持將旅游轉型升級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同步規劃、共同推進,依托資源優勢,通過抓好“三轉變”,激活鄉村振興“細胞”,讓群眾共享旅游發展“紅利”。

  變“輸血”為“造血”

  退休多年的李漢松是巴馬平林人。1996年,巴馬縣旅游局成立,李漢松成為負責人。“當時,來巴馬觀光旅游的很多。但我們感到,觀光游不是長久之計。”李漢松認為,巴馬旅游業要有生命力,必須注入“文化元素”。

  2009年,經濟能人鄧勇康圍繞“惟仁者壽”主題,在巴馬縣平林村敢煙屯建起仁壽山莊景區,專門介紹巴馬長壽養生文化和少數民族風情。同樣家住平林村的鄧紅云從廣東返鄉,用自家樓房開辦農家旅館。“旅館住宿加上餐飲店,一年有6萬多元收入,還能兼顧家庭,比外出打工強。”鄧紅云說。如今,敢煙屯依托“惟仁者壽”品牌,開設“仁壽鄉舍”農家旅館,每戶年均增收近3萬元。

  2005年,甲篆鎮坡納屯人均純收入不足1500元。通過發展鄉村旅游,人均純收入突破2.5萬元,全屯62戶全吃上“旅游飯”。坡納屯創新黨建促旅游脫貧“坡納模式”,成為廣西農業旅游示范點、廣西休閑農業“十佳名村”“中國特色村”,并在全縣28個村屯推廣,帶動5784戶貧困戶脫貧。

  巴馬依托豐富的養游資源,通過“旅游+養生”“旅游+農業”“旅游+文化”“旅游+扶貧”,從單循環模式向開放“旅游+”轉變,實現養游景區、養游線路、養游商品、養游就業+農莊扶貧,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群眾發展后勁十足。

  讓“名氣”聚“財氣”

  特殊的自然條件,造就巴馬優越的養生環境。巴馬縣依托這些天然資源,推動全域旅游發展。隨著養生人群越來越多,巴馬開啟了全域旅游業轉型求新之路。

  2016年2月,巴馬入選“中國國際養生旅游目的地”和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2019年11月,廣西加快打造“三地兩帶一中心”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新格局,將原來的“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升級為“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游勝地”,巴馬發展進入戰略機遇疊加期。

  近年來,巴馬連續舉辦三屆“巴馬論壇”,完成9個鄉村旅游區的規劃和評審,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三年行動計劃旅游項目建設已竣工8個;深圳1979國際頤和康養城、深鵬集團康養綜合體項目、賜福湖民宿群落等8個旅游重大項目建設正在加快推進。僅2020年,巴馬累計完成旅游項目建設投資3億元。

  “我們以創建全域旅游的標準要求,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建成國際性養生度假勝地,堅持用一流的資源做一流的產品,用一流的服務帶一流的人氣,用一流的配套引一流的投資,變巴馬的名氣為人氣和財氣。”巴馬縣縣長藍海洲說。

  康養旅游呼之欲出

  巴馬圍繞廣西區黨委、政府賦予“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游勝地”“廣西大健康產業龍頭基地”“深圳巴馬大健康合作特別試驗區”三大定位,全力推進“全域旅游+康養”工作。

  “我們要努力推動巴馬旅游由單一景區景點的觀光游向融合大健康的康養旅游轉變,把巴馬建設成為具有鮮明文化特色、濃郁康養氛圍的國際性、復合性、全天候的旅游首選目的地。”巴馬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縣長葉柳艷說。

  如今,巴馬成立了“長壽巴馬”品牌運營公司,注冊“長壽巴馬”全類商品和服務商標,成為全國首個將縣域公共品牌進行商標全類注冊的縣份;廣西第一個基金小鎮和數字小鎮落戶巴馬,為大健康產業孵化和加速落地奠定了基礎;2021年1月,巴馬一家酒店成為廣西職工療養基地,康養旅游產業呼之欲出。

  2020年12月,在由文化和旅游部批準舉辦的“2020年度中國旅游產業影響力風云榜”上,巴馬榮獲“2020年度中國康養旅游目的地”稱號。

  “目前,聯合國世界大健康論壇和全球水論壇擬在巴馬召開。這兩個會議將直接推動巴馬大健康產業和水產業發展,一大批水產業企業計劃入駐巴馬,巴馬康養旅游發展值得期待。”河池市市長、巴馬縣委書記王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