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門,就能品味“詩和遠方”。隨著“本地人游本地”成為旅游復蘇新亮點,上海遴選并推薦124處“主客共享”的公共空間,鼓勵市民游客去發現城市生活的美好。

  這些分布在上海16個區的公共空間,既有書院、書店、美術館、博物館,也有濕地公園、體育公園、文化弄堂、濱江驛站等。這些公共空間依托文化、娛樂、健身、游憩、綠化、商業、餐飲、農業等資源,推出展現區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動及公共服務,讓市民游客能體驗“微旅游、慢生活”。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自21日起在其微信公眾號“樂游上海”上展示推薦這些公共空間,并發起線上投票,由市民游客來評選所青睞的“家門口的好去處”。

  “本地人游本地”在今年流行起來,成為旅游復蘇新亮點。春秋旅游副總經理周衛紅介紹,以攝影、品嘗咖啡、觀劇、聽音樂等為主題的城市微旅行線路頗受歡迎。今年春秋旅游推出的城市微旅行產品參與游客已經超過5萬人次,有相當部分游客為上海市民。城市微旅行線路正是將城市文化旅游地標、特色公共空間“串珠成線”。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何建民分析,近年來上海通過城市“微更新”并提升文旅供給能級,推進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設,不僅吸引來自全國乃至全球各地游客,也讓更多市民紛紛走出家門。“本地人游本地”與全域旅游“處處是景、時時宜由”的理念“不謀而合”,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生動實踐。

  本地旅游休閑的需求正在孕育新的市場空間,助力文旅振興。統計顯示,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上海共接待游客883萬人次,同比恢復75%。而同期全市150多家主要旅游景區(點)共接待游客860萬人次,同比增長4%;滬上飯店旅館客房出租率為66%,同比增長16個百分點;在來滬游客進入返程高峰時,滬上景區游客量依舊因為本地游客游覽而“爆棚”。業界分析,景區和酒店消費增幅高于整體旅游市場恢復速度,更加活躍的本地旅游休閑消費功不可沒。

  從更深層次來看,隨著城市發展建設、文旅深度融合,“閱讀建筑”、郊野趣游等相關活動的開展,更多市民游客有動力和耐心去“挖掘身邊的寶藏”。春秋旅游周邊部產品經理柯一鳴發現,相當部分城市微旅行游客正是居住在途經的文旅地標、公共空間附近的住戶。他說:“有的游客甚至已在‘打卡點’附近居住了10多年,他們希望通過城市旅游休閑活動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居住的街區的歷史文化。”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旅游業逐步振興,要與本地居民休閑生活相結合,實現主客共享,把外來游客和本地居民統一到共同的消費市場;要抓住“新基建”機遇,堅持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既要“旅游+”,也要“+旅游”,不斷培育新型旅游市場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