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螃蟹、干農活、收谷子、摘大棗……日前,記者“打卡”豐臺區王佐農業體驗園、長辛店鎮大棗園,了解到隨著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好轉,鄉村的好山好水好風光、原汁原味原生態、土生土長土特產吸引了眾多游客,鄉村旅游正悄然伴隨整體旅游業的復蘇重回發展正軌。
佃起村迎來稻香蟹肥的好時節
“蟹苗剛投放時就像一元硬幣大小,現在大的有3兩左右,目前,已經訂出去六七百只了。”豐臺區王佐鎮佃起村金崗農業園負責人梁立柱高興地說。隨著中秋國慶雙節的臨近,佃起村金崗農業園里迎來稻香蟹肥的好時節,每天吸引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前來打卡,農業園里的花生、紅薯、老玉米,尤其是稻田蟹受到了游客的青睞。
60畝的稻田金黃一片,三三兩兩的稻田蟹機警地在稻田游走。“哈哈,快來看啊,我逮著一只,個頭不小。”稻田邊上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著孩子用夾子夾著一只張牙舞爪的螃蟹,孩子開心地笑著。“我們5月份插秧時,投放了1萬5千多只蟹苗,喂的都是蝦米、小魚和老玉米,長得又肥又大。”梁立柱說,“早上會有白鷺等水鳥前來捕食,白天稻田蟹很賊不好抓,晚上好抓,稻田蟹都爬上地頭,拿手電一照挑著抓。”
“時隔40多年的稻田回來了,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情景再現,勾起了我們美好的童年回憶。這是我的同學,我帶他們逛逛。”豐臺王佐鎮佃起村的馬漢權先生說。佃起村金崗農業園有200多畝,位于豐臺區西南的南崗洼,五環路和六環路之間,東側緊鄰京港澳高速,北側緊鄰長青路,金崗農業園逐漸成為市民群眾旅游休閑和農事體驗的好去處。
據了解,佃起村金崗農業園投放的稻田蟹叫中華絨螯蟹,大的有3兩左右,已經到了稻香蟹肥的好時節,要趕在10月20日稻谷收割前10天清完,還有一個月的觀賞、捕捉期。“稻谷成熟了,村里還打算舉辦開鐮節。今年初次嘗試,水稻、稻田蟹、稻田魚喜獲豐收,尤其是村民和游客反映效果不錯,明年計劃擴大規模,再種70畝水稻。”佃起村副書記王漢生笑著說。
西王佐科普農業文化體驗園預計國慶開園迎客
泛黃的谷子地,綠油油的青紗帳,長滿睡蓮的荷花池,彎彎曲曲的林蔭步道,嘰嘰喳喳的麻雀、喜鵲,一臺一臺各種型號的拖拉機、收割機,一畦一畦的菜地,豐臺區王佐鎮西王佐大隊科普農業文化體驗園初具規模。
走進科普農業文化體驗園,兩邊是泛黃的谷子地,金黃的谷穗低下了頭,成群的麻雀在這里覓食。迎面的土山上錯落有致地放置著3臺拖拉機,山坡上紅色的大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土山旁邊是一人多高的青紗帳,風兒吹過,火紅的高粱穗左右搖擺。園內步道兩旁是一摟多粗的大楊樹和倒栽柳,沿著步道擺放著一臺臺各種型號各個年代的拖拉機、收割機。
據了解,科普農業文化體驗園位于西王佐村的牤牛河畔,占地500畝,其中,150畝用來種谷物和高粱,其他區域,分別為市民一分地體驗區、河畔休閑區、農業機械發展區等。園子里還展示著各種老式拖拉機、播種機和農具,是開展親子農耕教育,市民群眾了解體驗農時、農耕、農作物的科普農業文化園和休閑打卡的勝地。
全市首家村辦自然藝術博物館開門迎客
色彩斑斕的猛虎、各種各樣的昆蟲、美麗的種子,走進豐臺區王佐鎮南宮自然藝術博物館猶如走進了動物世界、昆蟲世界、種子世界,琳瑯滿目的展品令人目不暇接。
“你看,這里有兩只鹿,請問哪只是公的,哪只是母的?一般人都會知道,肯定有犄角是公的,沒有犄角的是母的。那么,我來告訴大家,世界上公母都有犄角的鹿是馴鹿。”隨著講解員的講解游客了解了鹿的一些知識。南宮自然藝術博物館極大地提高了科普宣傳的趣味性、吸引性和互動性,逐漸成為廣大中小學生的課外科普教育基地。
南宮自然藝術博物館位于豐臺區王佐鎮南宮迎賓路西側,南宮世界地熱博覽園內西北側,占地面積1170平方米,建筑面積2340平方米,采用大量影視、光電、虛擬現實、互動觸控、自然場境設置等手段,引入互動感應的多媒體技術,使科普形式更加具有科技性、趣味性和互動性。通過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展示內容、豐富的多媒體手段、多樣化的互動體驗手法,展現動態的動物、植物,結合使用公眾易于理解、接受和參與的科教方式,直觀的向參觀者展示自然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讓參觀者體驗自然藝術之美。
博物館布展和標本種類,共分為四個展廳。第一展廳整體以場景+標本+燈光+音效為基本手段,從而在觀眾的第一印象中塑造我館“自然藝術”的主題特色。這個展廳可以看到野豬、赤狐、東北袍、梅花鹿等動物標本。第二展廳整體以科技展項+標本+科普知識+藝術作品為基本手段,突顯自然為主題,藝術造氛圍,科技為支撐的主旨。 在這里可以看到高原荒漠、草甸以及野牦牛、藏野驢、藏羚羊等動物標本。第三展廳旨在以豐富的科技與藝術效果,為觀眾提供看待大自然和身邊環境的全新視角與體驗。展覽內容包括:種子世界、植物標本走廊、土壤世界、菌類及苔蘚世界、蝶舞空間、蟲族天下。 展品有植物和蟲碟類若干。第四展廳以科技力量作為支撐,用震撼的視聽效果配合科普美育內容,相得益彰。 該展廳由:AR交互(序廳)、環屏全景、升降式全息投影膜、(可移動)轉臺、舞臺燈光音箱等要素構成。 該廳可在平時內容循環播放之外,組織專場(科普講座、演出等)活動。
南宮五洲植物樂園黨支部書記王安華介紹,南宮自然藝術博物館的建立,將為豐臺區乃至北京市新增一個科普休閑、寓教于樂的優質科普服務平臺。
九月棗香濃,長辛店鎮等您來
“今年的棗兒格外的甜。”市民王先生邊品嘗著剛摘下來的大棗邊和記者說,“這邊風景不錯,每年我們都帶著孩子來長辛店摘棗,既嘗鮮又散心了。”
金秋九月,長辛店鎮棗香正濃。眼下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豐收季節,長辛店鎮各種精品大棗陸續成熟,位于長辛店鎮太子峪環島西側的中華名棗莊園內,起伏的坡地上片片棗樹迎風招展,串串鮮棗掛滿枝頭,果實累累,隨風搖曳。
據了解,中華名棗莊園占地面積700余畝,園內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園內大棗種植面積約350畝,所產品種既有口感甘甜、酥脆的冬棗、長辛店白棗、尖棗、蜜罐、孔府棗、英不落、馬牙棗、老虎眼、尜尜棗、郎家園棗、金芒果、京39、梨棗,又有葫蘆棗、磨盤棗等多個觀賞性棗類等共200余種,今年預計園內產量達2萬斤。
棗園工作人員梁鳳貞介紹道:“由于長辛店鎮大棗果味濃郁、口感純正、品種多樣,這幾年知名度越來越高了。今年由于疫情影響,來采摘的人減少了很多,但還有不少的市民慕名前來采摘!”
長辛店最有名的就屬白棗了,據我國元代的《析津志》記載,北京地區有4個優良的棗品種,長辛店白棗就是其中之一。白棗果型端正,色澤鮮紅,皮薄肉厚,核小汁多,酥脆香甜,堪稱果中佳品,多年來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在第二、三、四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長辛店鎮參展的白棗被評為“最受消費者歡迎產品獎”和“暢銷產品獎”,在2006年北京奧運果品推薦評選中獲得了“一等獎”和“中華名果”的稱號,還獲得了農業部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證書。白棗9月上旬即成熟,眼下正是采摘好季節。
長辛店鎮的大棗種植已有近二十年的歷史了,大棗已成為長辛店鎮的一張綠色名片,下一步長辛店鎮將保留好、發展好這一特色名片,并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現代化都市綠色生態農業,激活農業農村發展新的動能。
記者了解到,豐臺區農業農村局以“插秧節”“開耕節”為契機,推出特色農事活動,一方面形成氛圍,推動了豐臺區生產任務的落實,另一方面為豐臺區結合區位特點和資源稟賦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理出了新思路。在“農事體驗”的大名片下,形成水稻種植、高粱種植、花海觀賞等各園區特色。通過組織區植保站、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等基層技術單位開展生產巡查,統籌裸地治理、“留白增綠”等多種途徑提高農業穩產保供能力,積極引導農資經營企業和商戶及時復工復產,與生產主體對接暢通農資供應渠道,嚴厲打擊售賣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等舉措確保農資供應滿足需求,進一步提升“菜籃子”“米袋子”的穩產保供能力,打造具有豐臺特色的農業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