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G123次高速列車由北京南站發車。新華網 郭香玉 攝
新華網北京6月27日電(郭香玉)26日,“復興號”率先在京滬高鐵兩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橋站雙向首發,分別擔當G123次和G124次高速列車。
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準動車組,被命名為“復興號”。中國鐵路總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陸東福說,將中國標準動車組命名為“復興號”,真實記載了中國高鐵技術裝備走向世界先進行列的發展歷程,充分展示了中國鐵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人民生活新時空的美好愿景,深情寄托著中國鐵路人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追求和期盼。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陸陽接受記者采訪。 新華網 郭香玉 攝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陸陽接受記者采訪表示,“復興號”列車相對于“和諧號”來說,“復興號”壽命提高到30年。在技術上作了較大提升,比如加強了牽引系統功率和冷卻散熱能力,我國北方春季楊、柳絮紛飛,直接影響到動車組動力散熱系統發揮,研發團隊經對我國既有動車組運用情況和動車組車下空間核算,提出“復興號”動車組散熱系統在15%進風口堵塞的情況下,仍可保證牽引動力百分百發揮,這種設計充分考慮了動車組的環境適應性;在車頂高壓受流上,除采用將高壓電器采取封裝在密閉箱體內的措施外,對受電弓的雷電耐壓等級也由常規的150kV提高的185kV,這些也都是為適應我國雷雨多發、霧霾嚴重的惡劣環境而設計的。
記者了解到,“復興號”列車在速度上有所提高,但絲毫不影響手機信號,也不影響列車的平穩度,而且旅客座椅更舒服。在車廂內,旅客找座位時,遠遠的就能看得見高清藍色電子座號指示燈,很容易一眼就看到自己的位置。另外,商務座設計大氣、舒適,或躺、或坐均可。
G123列車長喬娜向新華網記者介紹“復興號”列車內改觀。 新華網 郭香玉 攝
“復興號”列車內最大的改觀是什么?G123列車長喬娜介紹,一是車內間距加寬了,座位之間拉大距離為170毫米,寬度、高度都有所增加,車內座椅可以平放45度。二是車內燈光有暖色和冷色,很柔和。三是車窗上方的座位指示牌,由原來的貼紙改成了電子牌指示。四是車窗拉簾也顯得上檔次。五是座位插座也安裝在了兩個座位中間,設有USB接口,方便連接手機和電腦。六是將來車內會有WIFI全覆蓋。
“我是做裝飾行業的,一上車,忽然感到車內燈光亮多了,而且光色很美。才發現,坐了一趟‘復興號’首發列車,很榮幸。還有啊,就是我常出差,看到窗簾和平時的顯然不一樣,一下子‘高大上’了許多。”去南京出差的乘客姜亞青一臉喜悅地說。
家在北京的賈立華告訴記者,他出差去上海,難得乘坐這趟首發“復興號”列車,一進車廂,感到車內間距大了,插座就在座位一旁,給手機或電腦充電,方便多了。窗簾感覺很好,說著便伸手去拉了拉窗簾。
旅客在G123列車內休息。新華網 郭香玉 攝
“復興號”在技術硬件和列車外觀上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改觀,那么,技術難點有哪些?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波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表示,一個是互聯互通,要讓不同廠家生產的車說同樣的話,重聯運行時融為一體;二是關鍵技術全自主化,軟件全部是自己的,以后修改優化不受限制;三是車體平順化,降阻節能,通過優化設計,阻力比原來下降7.5%~12.3%,人均百公里能耗降低17%;四是標準化,按照鐵路總公司要求,對11個系統86個部件進行了標準化設計,通用性更好,有利于降低運用維修成本。另外,標動設計運營速度350公里/小時,試驗時速達400公里/小時以上,但設計時未考慮400公里長期運行。所以,未來若有需求的話,可以在此平臺上提升設計。
“復興號”G123列車商務座。 新華網 郭香玉 攝
“所有這些適應性改進、提升、創新不一枚舉,‘復興號’動車組整個研發過程以運用需求為導向,采用正向設計,自主研發,通過鐵路人的不懈努力終于使我國的動車組研發水平躋身國際先進行列。”陸陽說。下一步,鐵路總公司將根據運輸需要,安排“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系列產品設計制造,組織好批量生產,逐步擴大在不同速度等級高鐵線路上的運用,為人民群眾出行提供更多的選擇。
為慶祝“復興號”列車首發,G123列車長帶領團隊在車內舉辦有獎竟猜活動,旅客積極參與。 新華網 郭香玉 攝
據了解,G123次從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橋站歷時5小時45分鐘,經停天津南站、德州東站、濟南西站等10個車站。6月26日至6月30日間,北京南站共有2對高鐵列車使用“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分別為G123/G156次和G155/G124次。自7月1日起,將有4對高鐵列車使用“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分別為G1/G142次、G107/G4次、G143/G2次和G3/G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