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百渡,春意漸濃。
走進河北易縣太行水鎮,融入街道兩旁的建筑風景,仿佛時光倒流。土坯墻、木窗格、灰瓦屋頂,營造出濃濃的古韻鄉愁;茶館、辣椒坊、棉花鋪子,各式店鋪星羅棋布。穿行其中,道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畫中,令游客流連忘返。
“我們是一個不收門票的景點。既是三產融合的農村產業園區,又是鄉村文化的傳承基地。集生態農業、民俗體驗、民間美食、民宿客棧、文化演藝等業態于一體,可以說是多種業態融合發展。”該旅游項目銷售總監年文靜自豪地說。
2016年9月,首屆河北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保定舉行,彰顯出河北推動旅游業跨越發展的堅定決心。時下,一場舉全省之力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大會戰正在河北展開。
用好“旅游+”業態創新模式
在淶源縣白石山景區古長城對面的山坡上,松樹成林成片。“天宏汽車影城”坐落其中,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自駕游客人。
擁有國內最大的銀幕和世界上亮度最高的電影數字放映機,停車場可視范圍200米,可同時容納800輛汽車自駕觀眾觀影。該項目開創的旅游新業態,在全國居領先水平。“坐在汽車里吃爆米花,在美景環繞中欣賞巨幕電影,感到很震撼。”觀影游客興奮不已。
據項目負責人張國華介紹,這里原是一座鐵選廠,在去產能的形勢下正面臨著轉型挑戰。借力旅游發展大會和白石山打造5A級旅游景區的東風,“天宏汽車影城”項目應運而生。目前,影城已建成接待中心、生態大廳、百畝花海、農作物觀賞園、水上樂園、星級賓館等完備的配套設施。
“旅游業是朝陽產業、綠色產業,是經濟新常態下的重要增長點。發展壯大旅游產業是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戰略選擇。我們要用好‘旅游+’這一業態創新模式,推動旅游業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說。
預計到2020年,河北省旅游業總收入將突破10000億元,旅游業將成為占全省GDP10%左右的支柱產業。河北省委、省政府決定,從2016年起每年舉辦一次全省旅游發展大會,大力推進承辦地旅游業的跨越發展。
發掘協同發展紅利
驅車行駛在“京西百渡休閑度假區”,新建的風景道映入眼簾。這條206公里的風景道將保定淶水、淶源、易縣的野三坡、清西陵、白石山、狼牙山、易水湖5個優質品牌景區串聯起來,呈現出一個總面積6600多平方公里的全域旅游樣板區。
目前,河北開放的旅游景區有600多家。2016年,全省接待海內外游客4.67億人次,實現旅游業總收入4654.5億元,分別比2015年增長25.5%和35.6%。然而,旅游景區整體規模小、分布散,規劃建設水平低、重游率低、帶動系數低、附加值低,呈現出“大資源、小產品”現象。
打造“京西百渡休閑度假區”,河北一開始就瞄準京津游客需求,創造有效供給。京津冀城市群有3000多萬高端人群,一個重要需求就是休閑度假。河北正在打造全域旅游,提升旅游產品供給,讓京津游客“進得來、待得住、住得久”。
完善交通,讓游客“進得來”。河北強化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推進國道和省道改造升級,打造淶源縣城至白石山、狼牙山至易水湖、紫荊關至百里峽、百里峽至白石山4條旅游風景廊道。北京西站已開通旅游列車,貫通北京的“一到十八渡”,至河北境內的“百渡”區域,一直穿行整個景區到淶源。北京—承德、北京—北戴河、天津—山海關旅游直通車也相繼開通。貫穿京津冀的“大好河山號”“正定號”等旅游專列開通,更拉近了三地的距離。
打造特色,讓游客“待得住”。凸顯獨特的鄉村特色和太行風景,河北整合旅游資源效果明顯。“去年9月旅游旺季,我們旅行社組織了200多名北京游客去京西百渡游玩,反響很好。”河北省中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秋香說。
豐富產品,讓游客“住得久”。在易水湖,北京游客徐女士一家愜意徜徉。過去,易水湖是典型的“半日游”觀光景區,游客頂多坐船游下湖、登個老子峰。現在,產品和路線選擇越發豐富,旅游內容不再只限于觀光,還可以品民俗、體驗易文化、享受養生樂趣。“單個景區景點已不能滿足游客多元的消費需求,尤其是河北環京津的條件,必須整合區域優勢資源,打造京津居民的‘第二家園’‘環首都優質生活圈’。”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那書晨說。
深耕旅游扶貧試驗田
淶水縣三坡鎮松樹口村過去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如今,1/3的人口是慕名而來的打工者,在當地旅游產業發展中感受到滿滿的“獲得感”。
走進松樹口村,依山而建、格調統一的農家院錯落有致。在“大山農家院”里,80后村民王術芝兩口子緊張地忙碌著,“以前,我們一家四口的年收入不足2000元,現在一個旺季下來,營業額就有三四十萬元,純收入20萬元。”
“我們走的是旅游帶動脫貧的路子。”村黨支部書記張永書告訴記者,目前全村115戶村民,經營農家樂的有60多戶,村民年人均收入從最初的1000多元提高到6000多元。
松樹口村所處的野三坡景區面積有500平方公里,覆蓋68個行政村,涉及38個貧困村,有國定標準以下貧困人口1.8萬人。淶水縣按照試點先行的原則,在38個貧困村中選取了30個有一定旅游基礎的村,率先實施旅游扶貧項目。經過3年多的扶貧攻堅,淶水縣新建旅游農家院400家,新建旅游扶貧觀光采摘園75個,新辦旅游產品經銷店120家,從事旅游服務人員達2.5萬人,帶動減少貧困人口1.5萬人。
“貧困地區要擺脫貧困,最終要靠發展,特別是縣域經濟的發展。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在于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旅游產業化四個輪子一起轉。”趙克志表示,讓資源優勢具備的地域先轉起旅游產業化的“輪子”,構建一個大旅游格局,特別是大力發展以美麗鄉村為基礎的鄉村旅游,打造特色旅游區。
在“京西百渡休閑度假區”,許多村莊作為全域旅游的重要節點被加以改造,村民的思想觀念也在悄然改變。“被改造的不光是房子,還有腦袋。在我們村百里峽藝術小鎮里,許多像‘蚊子電影院’‘香雪咖啡館’的文化項目,老百姓以前從來沒聽說過。”淶水縣茍各莊村黨支部書記劉春成很是感慨。
自從聽說省里要召開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白石山村的鄉親們便加緊張羅著把舊房改成新樓房,紛紛開起了“農家樂”。“我們的農家院去年秋天開業迎客,以后就吃定‘旅游飯’啦!”村民們憧憬著美好未來,臉上寫滿喜悅。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30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