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咱們老家也有這么好的博物館,很多典故我還是在孩提時期聽說過,三街一巷改造、六尺巷景區修復彰顯了桐城古韻。家鄉桐城,未來可期!”遷居北京多年、祖籍在安徽省桐城市新渡鎮的畢女士近日回鄉探親,欣喜地感慨道。

近年來,桐城市緊抓合肥都市圈、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實施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戰略的疊加優勢,堅定不移實施“工業立市、創新強市、人文興市、開放活市、生態美市”戰略,努力把桐城建成全省知名、全國有影響力的優質產業集聚區、智慧縣域樣板區、文旅體驗優選區、生態文明示范區、共同富裕先行區,實現進軍“全省十強”、打造“人文勝地、智造名城”的新目標。

素有“桐城派故里、黃梅戲之鄉”之稱的桐城,始終把人文底蘊作為最大的發展潛力、把人文資源作為最優的發展財富,著力推進以文塑城、以文興業,把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硬實力,先后躋身“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市”“全國文化重點市”“全國文明城市”之列。近年來,桐城市緊扣文化“大項目”,做精“文旅融合”大文章。以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牽引,加大文化街區、名人故居、名鎮名村、革命文物的保護與修復;推進文化資源招商,引入社會資本,實施“三街一巷”保護性修復工程、六尺巷景區修復工程等重大文化項目。重點打造龍眠山、嬉子湖、六尺巷、孔城老街等景區,開發特色旅游線路和產品,加快發展全域旅游,集生態資源、人文資源、紅色資源為一體,文旅融合,城鄉聯動,建管用并舉,逐步把桐城市建設成令人流連忘返的人文勝地。目前,《桐城派》紀錄片即將開拍,“國字號”安徽中國桐城文化博物館已對外開放,六尺巷景區修復工程等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千年文都,紅色茶鄉——唐灣”入選第三屆中國茶鄉旅游發展大會“百條紅色茶鄉旅游精品路線”。桐城文化亮點還登上央視《中國地名大會》,桐城的知名度、美譽度進一步提升。

工業,是桐城的又一張“名片”。20世紀80年代,敢為人先的桐城人憑著“四千四萬”精神,以“小袋子、小配件、小瓶蓋、小刷子”起家,撐起桐城民營經濟高地,創造了譽滿江淮的“桐城速度”。進入新世紀,桐城在園區建設、“雙招雙引”、鏈長制全面發力,特色經濟板塊和集群經濟亮點頻現。現已形成綠色包裝、機電裝備2個首位度產業和生態家紡、智能汽車零部件、醫工醫藥等5個優勢產業,基本形成了“一鎮一品”“一區一特”的產業布局。桐城市先后獲得“中國包裝印刷產業基地”“中國塑料包裝產業基地”“中國羽絨家紡名城”“中國刷業基地”“中國制蓋之鄉”等榮譽。

從1981年至今,桐城市每年出臺的“一號文件”都聚焦工業經濟,40年來從未間斷。設立總規模3.5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3000萬元的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成立桐城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穩步推進“數字桐城”建設,工業企業科技創新、轉型發展捷報頻傳。匯通公司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鴻潤品牌成為“中國羽絨行業大國工匠品牌”、國家相關部門重點跟蹤和培育的自主品牌。2020年,桐城市各類市場主體增加到5.7萬戶,“四上”企業達657家。先后躋身“全國中部百強縣”“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市)”“安徽省制造業發展綜合十強縣(市)”“安徽省首批創新型建設縣(市)”,綜合實力連續多年位居安慶市龍頭、全省排名前列。

開局謀篇再出發,揚帆奮進正當時!當下,意氣風發的桐城人正在新征程上勇擔使命、接續奮斗,為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的新階段現代化美好桐城而不懈奮斗,共譜新時代的桐城美麗篇章!

(數據來源:中共桐城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