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非比尋常的“十一”黃金周——

“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穩中向好,中華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號角已經吹響。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這個金秋假期,中國在流動和忙碌中釋放發展動力。

這是一個活力涌動的消費大市場——

實體商超人氣回升,線上零售增長強勁,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消費潮流……持續升溫的假日經濟,彰顯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熱力十足,線上線下消費加速復蘇

國慶假期首日,記者在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的海控全球精品免稅城看到,香化、酒水、電子產品等區域人潮涌動,部分柜臺前,等待支付的消費者排起長龍。

“免稅城不僅商品種類多,價格便宜,服務也很好。”來自湖北的游客陳江蓮告訴記者,這次到海南旅游,除了滿足看海的愿望,主要就是奔著免稅購物來的。

據海口海關統計,10月1日,海口海關共監管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金額1.71億元,同比增長122%。隨著進口渠道拓寬、免稅購物政策更完善,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不出國門,也能輕松選購來自全世界的商品。

除了免稅購物,傳統百貨零售業也迎來“假日旺季”。銀泰百貨負責人告訴記者,假期前3天,旗下多地門店客流量迎來新高,商場精心組織了童話嘉年華、漢服主題巡游、芝芝蜜桃音樂節等多場主題活動,進一步豐富線下場景體驗,促進假日消費。

“云端”消費持續發力。京東大數據顯示,國慶假期期間,智能電器等銷售快速增長,北京、上海等地掃地機器人交易額同比增長約4倍,能滿足動態攝影的運動相機交易額同比增長近100%。不少人選擇就地過節,在美團平臺上,給父母的異地“孝心訂單”增長迅速,部分城市近一周訂單量環比增長超200%。

黃金周,歷來是觀察中國經濟的窗口。

受疫情和汛情等因素影響,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增速回落幅度較大。消費主引擎“后勁”如何,備受關注。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分析,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消費大幅回落,下半年逐月回升,8月以后基數不斷抬高,所以今年下半年以來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消費回升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

國慶期間,各地展開了形式多樣的促消費活動——上海浦東啟動全球消費品牌集聚計劃;云南開展“惠購金秋”促消費系列活動;湖北、廣東、河南等多地在國慶期間發放惠民消費券……一系列政策和活動加持下,線上線下消費持續升溫、復蘇腳步加快。

王斌預測,10月份乃至整個四季度消費仍將延續平穩恢復態勢。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達到44萬億元,比2020年增長12.5%左右,比2019年增長8%左右。

活力涌動,服務消費扮靚美好生活

金秋的微風拂面而過,金色的稻田阡陌縱橫……在沈陽市沈北新區“稻夢空間”景區,來自周邊城鎮的游客們紛紛拍照打卡,欣賞如畫的田園風景。

疫情發生以來,家門口“微度假”、短途游熱度持續攀升,身邊的“詩和遠方”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出游選擇。飛豬數據顯示,今年國慶前一周,本地及周邊游預訂量環比增長超380%。此外,隨著中小學生課外時間進一步解放,親子游學等旅行市場熱度頗高。

紅色旅游備受青睞。“十一”假期,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的紅色大講堂、紅色民宿、紅色文創商店等一批旅游設施,受到各地游客歡迎;在甘肅省,天險臘子口、長征“加油站”哈達鋪、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等遺址遺跡在國慶期間迎來大量游客。

國慶檔電影也在這個假期唱響主旋律。以《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等為代表的影片緊扣時代脈搏,弘揚奮斗精神,引發假日觀影熱潮。相關機構統計數據顯示,10月1日至3日,我國電影票房已超20億元。不少觀眾選擇在光影魅力中,感悟深厚的家國情懷。在北京讀書的大學生祁怡菡說,此生不悔入華夏,作為大學生,我會傳承中國精神,努力奮斗、發光發熱。

隨著國內消費升級步伐加快,以餐飲、旅游、文化娛樂等為代表的服務消費增長迅猛。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在線娛樂視聽等一系列“無接觸”服務呈爆發式增長,越來越多個性化、定制化服務受到消費者追捧。

“中國正處在消費結構升級的關鍵階段,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老百姓在醫療、健康、旅游、職業教育、文化信息產業等服務領域的消費需求將越來越大。”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中國將有望成為全球最大服務業市場和服務型消費新增市場。

“新”風正勁,業態升級積蓄發展新動能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食品、服裝、家電、住房、汽車等商品消費“排浪式”發展。如今,中國已然進入消費升級新階段,持續升級的業態模式、不斷更新的消費面孔正在為中國經濟積蓄發展新動能。

新業態釋放新活力 ——

星巴克全球首家環保實驗店“向綠工坊”、文化生活概念影院品牌MOViE MOViE中國內地首店……不久前新開業的前灘太古里,成為國慶期間上海最火熱的網紅打卡地之一,據其相關負責人介紹,首批開業的各類首店已超過50家。

“首店經濟”、網紅快閃、VR沉浸、直播帶貨……今天的商品零售,正在向個性化、數智化、高效化發展,各類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為中國市場注入新活力。

新需求引領新供給——

一款根據客戶需求“量身定制”的掃地機器人在國慶假期網上銷售火爆。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除了智能避障、路徑規劃等常規功能提升外,自動集塵和自動清洗功能成為消費者的新追求,商家根據需求精準定制的“掃拖一體機器人”一經推出便走俏線上市場。

專家表示,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正在加速供給側變革,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形成協同效應,廠商柔性制造能力越來越強,C2M反向定制成為商家發力角逐的新賽道。

新面孔撐起新空間——

“今年是我和老公結婚一周年,我們選擇在國慶假期去云南旅拍,請專業攝影師記錄這次有意義的旅程。”來自天津的“90后”李薇對記者說。

寵物攝影師、旅拍策劃師、收納師……面對不斷提檔升級的消費需求,一批各具特色的新職業應運而生。“Z世代”“小鎮青年”“精致媽媽”“新銳白領”等更加細分的消費群體,讓“小而美”也能成為廣袤藍海。

游人如織的景區、人氣旺盛的影院、增長強勁的網購、燈火通明的車間……這個活力四射的假期消費仍在持續。未來,隨著國內消費環境持續優化、消費短板不斷補齊,必將涌現更多優質商品和服務,促進消費潛力加速釋放,為中國經濟注入強大動能。(記者王雨蕭、汪偉、周蕊、周慧敏、侯維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