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泥化學熱洗污水處理回用技術研究、廢棄鉆井水基泥漿膠體聚沉處理等4項環保核心技術取得關鍵突破;
歡三地熱站作為中石油首個地熱工業應用示范項目,實現穩定達產運行;
油泥、泥漿、污水等環保業務能耗管控實效突顯,在遼河油田公司進度節約能耗排名保持前三位……
成績的背后,是中國石油遼河油田環境工程公司加速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寫照。
作為遼河油田唯一一家主體單位的環保企業,該公司搶抓轉型發展機遇,實現由傳統供水業務向含泥沙原油回收處理、地熱綜合利用、土壤修復監測等業務轉型發展,多措并舉做好高效生產運營,扛起綠色低碳發展保障大軍責任。
二十載叩響“地熱能”大門, 大力推進實施綠色低碳戰略
2024年5月13日,遼河油田歡三地熱站運行水量升至182立方米/小時,實現穩定達產運行。這場歷經一年多的達產治理,有力證明了遼河地熱技術的先進水平。
遼河油田地熱資源豐富,最早將業務板塊鎖定在地熱綜合利用上的,正是環境工程公司的前身——供水公司。自2005年進行地熱資源普查以來,已走過將近20年的光景。
目前,遼河已形成了包括地熱井成井技術、同層回灌技術、廢氣井改造技術、資源評價數值模擬技術四大技術成果,水源井“對井”邊開采邊回注技術、地熱水人工密封回灌方法等9項專利技術。該公司地熱能技術研發中心主任靳海龍說,“這些技術已經在多個領域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
然而,開發地熱能并不是一帆風順。“光有資源儲量,拿不出來,還是無用功。”靳海龍表示,“起步時期限制地熱發展的兩大因素,一是地熱開發利用存在技術瓶頸;二是投資成本高,回收周期長,難以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
只有找準癥結,方能藥到病除。2005年開始,遼河技術人員展開技術攻堅——
2005年到2011年,進行資源勘查、技術儲備、嘗試利用,利用現有水源單井分別在歡喜嶺、曙光、高升等地區進行了不同層位的地下水回灌試驗,并形成專利技術,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使熱泵技術在沉積平原的廣泛應用成為可能。
2012年到2015年,持續研究、承攬項目,實現技術升級,并開始實現技術應用、成果轉化、業務拓展,2016年改造于樓地區3口廢棄井,為興一礦2.5萬平方米辦公場所供暖,閑置資產得以重新利用。
2021年,在石油系統首次嘗試將地熱能應用于油氣生產伴熱,建設歡三聯合站地熱應用示范工程。幾年中,環境工程公司創新攻克中深層低品位砂巖熱儲解堵技術、厚層熱儲壓裂改造技術、大排量取水控砂技術、地熱尾水三級過濾技術“四項技術”,不僅使歡三地熱成功達產,還通過持續強化運維管理,使回灌井回揚周期由1個月延長至6個月,降低了運維成本。
環境工程公司副經理韓光明表示:“我們力爭實現年替代天然氣消耗848萬立方米,減排二氧化碳2.65萬噸”。
敢破敢立深化轉型,鋪就綠色基調融入百年油田建設
2020年,面對改革的嚴峻形勢,環境工程公司不斷思考未來市場空間,聚焦原油上產保障需求,拓寬業務領域,通過統籌戰略與策略強化頂層設計,積極推進供水一業為主向多元環保業務轉變,錨定做強做精泥漿處理、油泥處理、地熱項目運維、工業清洗等環保業務,構筑起綠色發展新格局。
歷經“跟著干”“學著干”到“自己干”“創新干”,環境工程公司員工全面轉崗,企業順利轉型,實現由單一的供水企業向技術服務型、技術創新型、安全綠色型、經營效益型、環境管理型的“五型”專業化環保企業跨越。公司經濟總量翻了2倍,賬面減虧1.1億元,人均產值由轉型前的15萬元提升至60萬元。
環保一分公司經理高鵬,管理著遼河油田規模最大、建設標準最高、廠區建設最優的油泥處理站。他常說,我們油泥池里也能打造出“碧海藍天”。面對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法律法規及相關規范,該公司高標準管控剩余固相、液相處置,為遼河油田筑起了環保防線。四年來,該公司作為油田環保業務窗口單位,盤錦市首批“無廢城市”試點單位,高質量完成生態環境部、東北督察局、遼寧省生態環境廳等大型環保督查迎檢任務,展示了遼河油田綠色發展形象。
280公斤、120公斤、70公斤、60公斤、30公斤,這是2019年到2023年鉆井單井產生廢棄泥漿量的一組數據,也是環保業務歸核化管理后的顯著成效。融入油田生產管理,環境工程公司主動與上游產廢單位積極對接、聯防聯控,通過處理費用顯性化,倒逼產廢單位源頭上加強管理,油泥、泥漿等油氣末端產廢量均形成了逐年下降的良好趨勢。同時,該公司還通過對產生廢物的統籌調配和集中處置,減少了外委處置費用,主要環保業務承包商由25家降至14家,累計節約整體處置費用4000余萬元。
今年以來,環境工程公司立足服務百年油田建設目標,深入思考未來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題,制定了一個定位,兩個目標,四個領域,三個維度,六大措施的“12436”發展思路。“新征程上,我們只有當好與之同頻同步的綠色低碳標桿,才能為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保駕護航、加油助力。”關于未來發展規劃,執行董事、黨委書記黃東維說。
瞄準“綠色支撐、虧損治理”,該公司重點做好油泥處理業務自主運維管理,加強物料接收和分類處置的源頭管控,目前油泥處理自主運維率達到84%;緊跟產能建設需求,堅持鉆井廢棄泥漿日接日清,量化、統計各流程工作量,結合各流程工作效率,動態調整生產組織,實現了泥漿日處理完成率、合格率100%;加強工業清洗業務管理,提高機械清洗生產速率,強化采油單位水源井站及配套水池、管線的清洗維護,服務采油單位生產用水需求,為油田生產建設提供支持。
當下,環境工程公司正吹響綠色發展的號角,全面布局油、氣、水、土綜合治理的“四大環保領域”,開展遼河油田環境建設未來發展方向及對策分析,構建“油氣環保技術樹”。
知責更知進,用科技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防塵面罩一定要戴好,這里揚塵太大了!”2024年3月,該公司經理郎寶山到基層場站開展的一次調研,他感受到一線工人的工作現狀勢在必改!
原來,粉末藥劑由現場人工配料加料,工作中揚塵嚴重,且勞動強度很大,如何實現藥劑傳輸的最優解?
環境工程公司通過對接油田公司級科研立項,依托《油田地面集輸與油水處理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研制泥漿新型液體藥劑。就在當年國慶節前夕,曙光泥漿處理站泥漿脫穩處理劑中試驗現場一片歡騰。“這套自主研發的泥漿液體藥劑體系,帶來工作環境的明顯改善,一舉實現藥劑成本下降近60%。”環保技術研究中心黨支部書記劉國宇介紹。
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為加快培養成熟的環保核心技術,該公司將“破局”的鼓點率先打在機制上創新,修訂完善科技管理辦法,建立基層單位從事科研的壓力傳導機制及目標考核體系,能力評估更關注技能和實績,調動起基層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環境工程公司不斷刷新“環工深度”,研發和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加快全面綠色轉型步伐。為充分激發創新活力和動力,還專門成立了環保技術研究中心。在油田大規模壓縮機構的大背景下,這個中心能夠成立,承載著巨大的期許,也利于集中科研力量,解決生產中遇到的瓶頸問題,用科技創新“含綠量”助力油田高質量轉型發展“含金量”。
在一級工程師吳宣章的辦公電腦里,存著一組“特別”照片——三個礦泉水瓶子里,分別裝有污水、常規處理以及回用技術提純后的水樣。油泥化學熱洗污水處理回用技術的原理,有點像洗衣服時將水重復利用起來,核心是混凝沉降技術。吳宣章還算了一筆賬:這項技術處理成本不到15元每立方米,僅相當于調剖回用成本的七分之一,應用后的經濟效益將十分可觀。
向“卡脖子”難題沖鋒、打造環保實力的同時,公司更加注重技術的成果轉化,科學籌劃含油污泥資源化處理技術應用、剩余液相循環利用項目。其中,該公司利用污油回收資源化利用技術,對高品質油泥進行降黏、除雜、脫水、提純,實現了末端尾料的資源化利用,兩年累計回收原油4000余噸,如全面推廣,預計可回收原油1萬噸/年以上。
目前,環境工程公司正著眼于技術創新拓寬“發展盤”,焚燒底渣處置,清罐油泥現場減量化及資源化利用,剩余固相(渣土)制磚、制陶粒,油泥制成油泥煤再利用等項目,正在摸索推進。(遼河油田)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