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14個市的開工清單沉甸甸的,項目數量達到1343個。沈陽、大連新開工項目數量合計536個,占全省比重達39.44%。沈大兩市的產業項目占比均超60%,“含新量”“含綠量”持續躍升,牽引作用凸顯。其他各市拼搶爭實,項目結構進一步優化,有力促進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發展態勢向新向好。
沈陽、大連一季度開工重大項目的數量和質量,反映兩市在全省的引領地位和對區域發展、產業升級的帶動作用。
在拓荊科技高端半導體設備產業化基地建設現場,一座建筑面積15.3萬平方米的高等級潔凈廠房和裝配車間正蓄勢“破土”。沈陽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張文哲介紹,該項目作為沈陽市集成電路裝備產業的核心項目,將進一步鞏固沈陽在薄膜沉積、涂膠顯影等整機裝備領域的優勢,助力沈陽形成整機加零部件雙輪驅動的產業新格局。
“風電新型材料制造項目開工建設,太平灣風電產業園風電裝備‘四大件’全產業鏈已基本形成。”大連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顧在浜表示,該項目進一步完善太平灣風電產業生態,促成“主機+葉片+塔筒+電纜”全鏈條、集群式發展,不僅助力太平灣打造深遠海風電母港產業園,推動大連市新能源產業鏈集鏈成群,還將為我國深遠海風電開發提供核心裝備支撐。
沈大兩市此次開工項目的特點還體現在新趨勢和引領力上。
一季度,沈陽市新開工新質生產力項目達113個,同比增加13個。沈陽馬卡智工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航空航天數控機床智慧工廠項目,集五軸加工中心研發生產、智能制造展示于一體;北方無人機智造基地、亞太汽車輕量化鋁材制品東北總部生產基地、沈陽航空裝備綜合保障基地等項目引領產業方向;生物質能源循環利用一體化項目助力新民成為全國最大的綠色零碳生物質能源基地。
大連市此次新開工項目的“含綠量”“含新量”頗為醒目,且體現在眾多領域。總投資80億元的長興島恒力綠色高端裝備制造項目,全力打造一流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產業基地;總投資28億元的西中島化工及新能源倉儲物流園項目,打造東北地區氫基新能源陸海通道,暢通東北亞綠色船燃供應鏈。大連融科新型儲能技術創新及產業孵化平臺項目,構建“技術研發—工程實證—產業孵化”全鏈條創新生態體系。
其他各市奮勇爭先,開工項目突出區域特色和產業優勢。
鞍山市新開工項目集中在傳統產業升級、新型基礎設施、新能源新材料等關鍵領域,全年計劃開復工5000萬元以上項目747個。撫順市以80萬噸乙烯擴能改造、新鋼鐵高爐、龍崗山滑雪場等項目積蓄新動能,億元以上開復工項目159個,總投資1005億元。本溪市31.7億元徐家堡鐵礦、3.7億元甬盛鑄鐵等億元以上項目17個,產業帶動能力強。遼陽市開復工項目涵蓋制造業及采礦、能源類等領域,產業類項目占比達80%,集聚性強、業態新。鐵嶺市圍繞特色現代農業、緊盯制造業、聚焦民生保障,52個新項目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朝陽市民間投資活力增強,金石數控機床制造項目等民間投資項目60個,總投資109.4億元。盤錦市62個新開工項目涵蓋裝備制造、精細化工、新材料等,帶動效應強、惠及民生廣。
一個項目就是一個經濟增長點,也是激活城市發展動能的“支點”。
華電丹東266萬千瓦風火一體化項目建成投運后,預計年發電量可達85億千瓦時,新增680萬吉焦供熱能力,不僅保障丹東市未來20年城市熱力發展需求,也為我省未來國民經濟發展提供綠色電力保障。
錦州市新方尊泡沫鋁新材料產業項目達產后,預計年新增產值90億元,成為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泡沫鋁新材料百億產業集群。
位于營口的遼寧金天馬汽車核心零部件綠色智能制造項目建設罐車、摩擦片、車輪等智能制造生產線,打造高品質車橋總成專業化、集約化、清潔化生產體系。
三一重能(阜新)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建設高度智能化的風力發電機制造、風電主機智能制造產線,是阜新市加快建設全省重大風電產業集群的標志項目之一。
葫蘆島市中海石油20—2油氣分離站新址項目竣工后,日處理用氣能力擴充至150萬立方米,項目遷建還將釋放原廠區大量土地,激活城市CBD核心區域,帶動周邊城區商業發展。
“開工令”已下,風勁帆滿啟新程。全省各地正奮力跑好決勝之年項目建設“第一棒”,以迎春破土的大項目、好項目為打好打贏決勝之戰提供有力支撐。
本報記者 呂麗 金曉玲 崔 治 崔振波 許蔚冰 王盧莎 白復海 徐鑫 田甜 劉家偉 王曉波 崔毅 王剛 姜帆 見習記者 王姝佩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