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通過創新制度提高通關效率持續推進營商環境建設
全省外貿出口邁進1小時通關時代
4月12日,記者從沈陽海關和大連海關了解到,全省各級海關通過實施一系列創新制度,通關效率進一步提升,各地出口通關時間全部進入1小時之內,推進了全省營商環境建設。
在沈陽關區,各級海關通過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通關一體化、“兩中心、三制度”業務改革,從優化現場審單、深化征管改革、完善風險布控、推進信用管理等11個方面入手,實施“一次申報、分步處置”、企業自報自繳等措施,通關效率大幅提升。在享受較多優惠政策和服務的綜合保稅區,針對沈飛民機、特變電工、華晨寶馬等企業物流流向特點和通關時效需求,海關依托區內功能優勢開展了“集報集繳”創新監管模式。企業可在進口貨物到貨當天就完成進區、出區手續,并運送回廠,等到集中申報的周期到來后再集中辦理報關和納稅手續,不僅節省了企業的時間成本,達到企業零庫存的要求,也為企業節省了大量滯港、運輸等成本。據統計,“集報集繳”制度創新使企業通關時間從原來的3至4天縮短到1天以內,通關綜合成本降低40%,受益的通關貨物價值累計已達4.98億元人民幣、涉及稅款1.16億元人民幣。
另外,沈陽關區還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取消異地加工貿易審核、簡化加工貿易企業報核程序等改革,縮減加工貿易企業異地備案核批時間6個工作日,為企業節約報關單證收集時間至少10個工作日。目前,沈陽關區平均進口通關時間為10.76小時,同比壓縮48.86%,比全國平均通關時間低32.22%;平均出口通關時間僅為0.9小時,同比壓縮48.6%,比全國平均通關時間低18.43%。
在大連,海關將“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壓縮通關時間1/3”作為推動遼寧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目標,從10個方面提出了30條具體措施,科學調配人力資源,并設立了通關效率考核評估機制。據統計,目前大連海關進口通關時間僅為4.25小時,同比壓縮85.08%;出口通關時間為0.86小時,同比壓縮76.88%。
效率提高了,思路更活了,新貿易形態也具備了發展條件。在大連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里,海關適時推出了委內加工政策,即允許企業由過去只能單向出口變為同時面向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從而有效推動轄區企業化解產能過剩難題,現已有8家企業申請開展此項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