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從阿戰9萬份情報被“維基解密”網站曝光,種種消息的披露都如同電影蒙太奇般制造著詭異而迷離的效果,其精彩程度賽過任何一部好萊塢大片。然而,抽絲剝繭后我們發現,這部大片包含的人情與道德權衡,正是當下人類面臨的兩難困境:是追求絕對正義還是尊重國家利益?可能永遠都是個沉重的話題。 |
核心角色一:布拉德利-曼寧
事發:阿戰9萬份情報曝光 系美軍史上最大泄密案之一 一家名為“維基解密”的美國網站7月25日公布了91000多份涉及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的秘密文件,這些秘密文件主要包括大量的美軍和北約部隊的作戰內容、行動。
關聯:美軍濫殺無辜的視頻被公之于眾 疑似泄密者:布拉德利-曼寧
今年4月5日,美軍在伊拉克濫殺無辜的一段視頻出現在網站“維基泄密”上。在這段拍攝于2007年7月的絕密視頻中,兩名駐伊美軍飛行員駕駛“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對手無寸鐵的伊拉克平民開火,造成12名平民死亡。【詳細】
線索:作為一名軍方情報分析員 曼寧將各種絕密資料泄密給維基解密網站料
據曼寧透露,除了將上述絕密視頻泄露外,他還向“維基泄密”網站泄露了2009年5月4日美軍在阿富汗的空襲中打死無辜平民的錄像、軍方將“維基泄密”評估為“安全隱患”的機密文件,以及26萬份機密的外交電報。
行動:22歲的美軍情報分析員布拉德利-曼寧被逮捕或面臨數十年監禁
美國國防部和國務院對這段視頻被泄露大為光火,下大力氣對此事進行追查,終于查出了泄密者——現年22歲的美軍情報分析員布拉德利-曼寧。5月底,曼寧在巴格達東部65公里處的“悍馬”前線作戰基地被美軍刑事調查處逮捕,據稱目前被關押在科威特阿瑞坎軍營候審。【詳細】 |
核心角色二:阿桑奇與“維基解密”
定位:維基解密是一個專為揭露政府、企業腐敗行為而成立的網站
成立于2006年,創始人是朱利安·阿桑奇。他1971年出生于澳大利亞昆士蘭。童年時,由于父母開辦了一個流動演出公司,阿桑奇從小就過著吉普賽人式的流浪生活。他在中小學階段一共上過37個學校,還上過6個大學。也許正是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造就了他不安分的冒險性格。【詳細】
動機:網站提供各種解密信息,相信信息的透明和自由交流會有效的阻止非法治理
為何要將9.2萬份軍方機密文件公之于眾?阿桑奇的解釋是,他希望通過公開對戰爭最詳細細致的描述,來改變人們關于阿富汗戰爭,甚至對所有戰爭的看法。“也許僅靠公布機密不會讓戰爭結束,但它所產生的影響將改變政治風向。”他相信,只有將不公平不正義的事公開,才能推動社會變革。
保障:支持者秘密捐款,網站聲稱:檢舉人、新聞記者和博客可以揭發各種腐敗行為,而不用擔心雇主和政府的報復。
全球捐款者們通過貝寶網絡支付或電匯至基金會銀行賬戶的方式向“維基解密”捐款,這些款項均由基金會管理。“維基解密”在電子銀行Moneybookers網站上也開設了賬戶,接受捐助。 【詳細】 |
|
核心角色三:美國與其戰略合作方
表態:美國強烈譴責文件
秘密文件曝光引發媒體一片嘩然。美國和巴基斯坦政府則對文件公布表示強烈不滿。“美國政府強烈譴責個人和組織泄露機密信息的做法,這樣做會把美國人和我們合作伙伴的性命置于危險境地,威脅我們的國家安全。”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詹姆斯·瓊斯發表聲明說。他同時堅稱美國和巴基斯坦的合作以及阿富汗戰事不會受到影響。 【詳細】 行動:美軍方擴大阿富汗戰爭秘密文件外泄調查范圍
反應: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政府嚴重不安 |
|
——網絡在政治與戰爭中角色凸顯
由于此前幾次獨家揭秘均未能引發廣大回響,“維基解密”這回為求一舉打響名氣,在踢爆美軍的阿富汗秘密作戰記錄上,與各大新聞媒體機構聯手出擊。這種做法凸顯網絡和社群媒體出現不過短短數年,就已經在新聞業扮演中堅角色,而主流媒體機構仍是新聞分析與傳播的關鍵。在某種程度上,“維基解密”正在顛覆傳統的 “新聞報道”概念。
——“無國籍的新聞機構”挑戰自由民主理念
“維基解密”再次打破傳統媒體,以電腦空間迅速傳達大量信息,越過國家控制,不受時空限制,可以說在電腦空間“無法無天”,無限傳播,怪不得有人稱它為“無國籍的新聞機構”。從此,在無政府狀態下,沒有任何商家或國家的機密可以安全掩飾的了。不過,同時自由民主也到了極限,政府或國家觀念面臨嚴峻的挑戰——個人自由與集體安全,絕對開放與絕對保密問題。
——“維基解密”挑戰政府與媒體合作潛規則
“維基解密”的興起,告訴我們一個信息:政府在掩飾事實,謊言連篇;媒體在配合,成為政府的傳聲蟲。主流媒體沒有扮演它們應該扮演的角色。如果沒有類似“維基解密”的互聯網,很多真相可能永久埋藏了。從這一點看,我們肯定“維基解密”存在的價值 |
|
道德權衡:為了人權和真相,是否可以放棄駐阿士兵的安全?
一方面,由于披露的材料中確實存在隱瞞和修飾平民死亡事件的描述,公眾輿論對于阿戰的看法必然會在某種程度上發生微妙變化;另一方面,這種特殊的背景以及基于特定人格特征而采取的行動,本身會引發對真實動機的爭議,例如,將北約駐阿部隊的戰術通訊細節與術語公諸于眾,進而將士兵的人身安全置于危險的境地,可以被解讀為“不負責任”的表現。公共輿論是否愿意接受阿桑奇的行為邏輯,即為了人權和真相,可以不計后果地披露此類文件,將構成未來事態發展的關鍵性要素所在。
傳統媒體在泄密事件中的解讀權左右事件進程
對比五角大樓文件,“吹哨者”當年披露的是已經形成確定結論的“最終報告”,戰爭日志文件本質上是有待進一步加工的“原始情報”。所以這些材料顯得分散而瑣碎,在提供了某些“震撼”事實的同時,也為從不同角度進行“多重解讀”提供了可能,這使得不同背景的評論員、媒體乃至政客,各取所需進行了多樣化的解讀,從而為事件最終的定性,乃至結局增加了更多的變數。
傳統媒體與白宮里應外合左右大國關系,正當性值得懷疑
此次《紐約時報》的解讀重點與美國白宮保持了相當程度的一致,事實上在7月27日最終報道這些文件內容之前一周,《紐約時報》已派出了包括駐華盛頓辦公室主任和記者在內的小組,攜帶其報道大綱,甚至可能是從維基揭秘網站獲得的材料原文,前往白宮與美國政府相關官員進行了會談,討論如何進行報道,并最終將報道的焦點集中在“戰爭日志披露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與塔利班過從甚密”的視角上。顯然,《紐約時報》此舉把文件泄露的公關危機,轉變成了間接向巴基斯坦政府施加壓力,推動其與美國強化地區安全合作,聯合反恐的契機。 |
結語:說到底“維基解密”能破解的秘密只是冰山一角,而真正的秘密只存在于當事人內心最深處。 |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韩国理论_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播放老_久久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色欲_99re6在线观看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