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曾經的中小學校園里,下課鈴聲一響,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就會響成一片。可如今,很多學校和老師卻不允許中小學生課間外出玩耍,甚至不允許學生課間在教室大聲說話、疾走,課間往往安靜如上課。“安靜的課間十分鐘”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
課間十分鐘是中小學生學習之余的放松時間,在課間適當活動一下有利于他們身心發育和創造力發展。在很多過來人的印象中,課間十分鐘瘋狂追逐打鬧應該是學生時代的常態。即便不時發生打破窗戶玻璃或擦破皮之類的事情,最多收斂幾天,也就故態復萌了。
但如今,本該熱鬧的課間十分鐘卻異常安靜。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0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普遍,且在小學中最為突出(77.2%),高于初中的比例(69.8%)。有家長表示“幾乎沒聽到孩子說過有關課間玩耍的趣聞”。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安靜的課間十分鐘”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經常處于久坐狀態,對孩子脊椎、頸肩都不好,甚至有一些孩子小小年紀就喊腰疼。缺乏戶外活動也是誘發近視的重要原因,很多小學生因此紛紛戴上了眼鏡。課間十分鐘不能自由活動,這種一直緊繃的狀態會讓孩子感到很疲憊,并容易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聽課效率大打折扣,甚至經常感到思維變慢了,腦子變“笨”了。還有,看似“無用”的玩耍,其實孩子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比如玩耍中學習與人交往,感受集體和團結的力量等。不讓他們去外面玩,不僅少了很多人生的樂趣,更會嚴重耽誤孩子的心智成長。
對于“安靜的課間十分鐘”,家長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而學校和老師們也十分無奈。“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讓孩子在課間十分鐘里好好休息活動,其重要性可謂眾所皆知。但問題是,一旦放手讓孩子瘋玩,就難免出現安全事故。現在的孩子特別金貴,萬一出了問題,責任誰都承擔不起。更何況,無論有理無理,一些家長都要找學校的責任。即便學校不用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也常常要出于道義考量而給予一定的賠償。
誠如專家所言,“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是學校和家長相互博弈的一個結果。“學生在課間一旦因為打鬧出現一些傷害,家長會認為是學校監管不到位。所以學校在課間盡量約束學生外出,這樣做也是迫不得已”。
綜上所述,要想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絕不是單靠個體發力就能解決的,必須綜合施策,多方聯動。作為家長,要充分理解學校的苦衷,孩子遇上問題,理應冷靜分析原因,不能什么事情都賴上學校。要改變“安靜的課間十分鐘”這一嚴重違背常識的現象,學校和老師更應該承擔起責任。除了不拖堂、不變相占用課間時間之外,還應致力于提升管理水平,指導學生進行安全有益的課間活動,讓學生遵守相關規定,避免危險事件的發生,營建課間休息的“文明”。有關部門也要主動出臺相關法規,厘清學校責任,切實解決學校的后顧之憂。(胡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