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南昌大學的青年志愿者來到江西省南昌市灣里區(qū)太平鎮(zhèn)開展“彩虹工程”暑期夏令營活動。一個月時間內(nèi),16名志愿者為50多名留守兒童開設(shè)了美術(shù)、音樂、舞蹈、國學等課程,豐富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圖為大學生志愿者給太平鎮(zhèn)獅峰學校的孩子們上手工課。新華社發(fā)
暑假期間,河北省衡水市孫敬學堂開展“國學夏令營”活動。孩子們通過穿漢服、讀國學、習禮儀等形式,感知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新華社發(fā)
暑假期間,浙江省舟山市邊防支隊軍事夏令營開營,30名邊防官兵子女走進訓(xùn)練基地,開始為期5天的警營生活。新華社發(fā)
暑假已經(jīng)結(jié)束,但越來越貴的假期留給家長的心理陰影,一時難以消除。十多天的海外經(jīng)歷,一般在3萬元左右,國內(nèi)的也在1萬元左右。除去夏令營,假期的其他的日子填塞了各種興趣班:鋼琴、舞蹈、游泳、書法、學科學習……這個班,那個班,哪一樣都要錢。而更心塞的是錢也花了時間也被占去,卻難以收到當初宣傳單上的效果。難怪有家長抱怨:月薪3萬元,還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
如果說假期的意義之一在于讓學生過一種不同于學校的生活,那么,夏令營應(yīng)當使這種意義達到極致。參加各種夏令營活動,日益成為學生假期生活的標配。市場上,鋪天蓋地的夏令營名目繁多,不一而足。但家長們的煩惱依舊:孩子們應(yīng)該去哪兒?干些什么?
什么樣的假期經(jīng)歷才能讓家長、孩子都有所收獲,而且與眾不同呢?
玩與學,如何不再水火不容
“又原始,又辛苦,又不舒適,還要不斷挑戰(zhàn)自己……盡管有這么多的‘不如意’,可孩子們還是喜歡營地!”
假期不是學校生活的翻版,不是“燒錢式”培訓(xùn)的延續(xù),在不同的培訓(xùn)課程之間轉(zhuǎn)場,永不停歇。當一些小朋友在培訓(xùn)班里不情愿地聽著老師講課時,北京學生楊濟舟正在參加以體能鍛煉和身體素質(zhì)拓展為主的營地活動。這是他第二次參加。
楊濟舟的爸爸很欣賞這樣的活動,他說:“營地教育提供的項目對孩子來說是一個主動性的學習,讓他很放松。”各種球類、攀巖、山區(qū)徒步、山地自行車、露營、滑翔傘、水上運動等,楊濟舟試了個遍,至今依然念念不忘:“我最難忘的是滑翔傘運動。”
安徽桐城實驗小學的葉博函和母親則一起參加了徒步穿越沙漠活動。“我們要穿越的沙漠名叫庫布奇,號稱是中國最美的沙漠。但一進入這里,我才知道烤箱中的面包有多難受:好像后羿射掉的九個太陽全掛在這里,一眼望不到頭的沙丘跟大海的波浪一樣,我多看一眼就沒力氣了。走了一小段路我已經(jīng)上氣不接下氣,一屁股坐下去,立刻燙得嗷嗷叫。”
“可到了傍晚,終于到了露營地的時候,頭頂?shù)男切怯执笥至粒y河像綴滿了鉆石的玉帶流向天際,一切是這樣美好。可如果白天我們沒有經(jīng)歷艱難的跋涉或者我們半途而廢,現(xiàn)在還能得到這個禮物嗎?”葉博函說,現(xiàn)在她也理解了媽媽當初為何要報這個活動。
每個孩子有著不同的內(nèi)在自然節(jié)奏。年少時,自然屬性得到完美發(fā)展的孩子能夠獲得內(nèi)心的安定、主動成長的力量。相對而言,傳統(tǒng)學校注重的是成績,而豐富的戶外運動更注重的是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與人交往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敢于嘗試的能力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研究員孫云曉表示,青少年是在體驗中長大的,父母和老師不能代替他們的成長、體驗,野外活動、營地活動是非常需要的。假期的本質(zhì)含義是有別于學校和家庭的生活,不能讓孩子把假期變成第三學期。夏令營的體驗式教育有別于學校教育的講授程式。放下書本,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外部世界的所有元素都能成為孩子們易于接受、樂于接受的鮮活教材。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營地迥異的風土人情、職業(yè)場所的不同規(guī)則;旅途見聞、野外長走、集體住宿……新鮮感讓孩子們調(diào)動全部身心去體驗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