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暫停是規范校園貸必要一步
“校園貸”亂象由來已久,已成為不得不直面和處理的頑疾。其所帶來的危害,不僅限于校園內的莘莘學子,對社會秩序也是一種破壞。近年來,校園貸成為名副其實的“校園害”,一系列惡性事件頻頻發生足以說明問題的嚴重性。放貸時的低門檻、高利貸的吸血性以及催貸手段的違法性,直把人弄得筋疲力盡、不知所措。學生一旦成為利滾利的借貸者,很難有人能全身而退。
校園貸利弊兼具,大學生作為普通的消費者有獲得貸款的權利。如果能夠進行風險控制,就能達到多贏的效果——大學生獲得了資金扶持,金融機構拓展了業務,市場發揮了配置與調節作用。不過問題在于,若是放貸者以暴利為目的,未能進行必要的規范與約束,反倒基于利益的引誘,并采取違法甚至犯罪的手段作為保障,無疑違背了校園貸的初衷,其弊端和危害被無限放大后,必須來一場緊急的剎車行動。
非法校園貸的大量存在,跟運作模式和監管體系不完善密不可分。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90后逐步成為消費主力軍。這一巨大的市場蛋糕極其誘人,然而監管標準相對滯后,監管體系有待加強,良莠不齊的網絡貸注定滋生各種問題。特別是一些非網貸機構針對在校學生開展借貸業務,突破了校園貸的范疇和底線,一些地方“求職貸”“培訓貸”“創業貸”等不良借貸問題突出,劣幣驅逐良幣下,這就需要進行釜底抽薪式的治理。簡單來說,就是先理順秩序和規范行為,制定較高的準入門檻,在市場已做好準備并日漸成熟后,再尋求“重頭再來”。
暫停是為了規范,規范是為了重新開始。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暫停的僅是網貸機構的校園貸業務,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其業務并不受影響。也就是說,此次整治與規范采取了疏堵結合的措施,一方面堵暗渠而開明道,另一方面提倡規范而治非法。兩者結合才能讓效果達到最大化,并由此讓人看到校園貸得到根治的希望。
其實,從學生助學貸款或者其他貸款的整體態勢看,只要運作規范并注重風險控制,整個市場就會平穩有序,既能慮及學生的特殊性,又能從實際上解決其需求,在確保整體誠信的基礎上,起到教育、救急和引導等多重效果。在大學生自身缺乏收入來源、消費觀念尚未形成、風險意識還有待提升的態勢下,校園貸承擔著更多的保護責任。也正是考慮到校園貸的特殊性,才使得行業規范更顯重要。當事后監管難以為繼,暫停網貸機構開展校園貸業務具有“源頭治理”的良善用意。
在弊大于利的情況下,暫停校園貸是為了驅劣而求良。長期的粗放式發展以及越來越嚴重的問題,都說明實施精細化管理,必須要有鮮明的態度和堅決的措施。用不正當手段達到的目的,不是正當的目的。換言之,也只有保證了目的正當性,手段才有了最基本的正當性。基于對大學生的權利保護和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暫停網貸機構校園貸無疑是規范的第一步,也是極為重要的第一步,是有形約束無形并彰顯公共責任的關鍵之舉,其前景值得期待。
(作者系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