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發 彭生茍 攝
央廣網吉安2月21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彭生茍)2017年實現脫貧摘帽的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楊柳村,依托村里的食用菌科技產業示范基地,全村15戶貧困戶都是基地的股東,也已全部實現脫貧。貧困戶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時,積極到基地勞動增收,確保貧困戶有收入、不返貧。
貧困戶在基地勞動現場
貧困戶在基地勞動現場
央廣網發 彭生茍 攝
60歲貧困戶,3畝菜地,218公里夜路,8小時奔波,一家人,幾個數字,串成一個溫暖的故事。
“夏家村需要142.5斤,分裝成17戶,共計570元。”“肖家村要4箱。”2月15日,氣溫驟降,可江西省豐城市同田鄉侯塘村貧困戶吳華家卻暖意濃濃,幫扶干部管禮光、鄒艷云正在幫著吳華分揀鵪鶉蛋,大家一邊分包一邊核對著訂單,吳華則開心地忙前忙后,搬蛋、打秤。
疫情面前總有些溫情讓人感動。在江西德安縣,昔日的貧困戶吃水不忘挖井人,脫貧之后感黨恩,在疫情一線送上自己的脫貧產業“果實”,讓堅守在卡口執勤的人員倍感溫暖。
2017年實現脫貧摘帽的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楊柳村,依托村里的食用菌科技產業示范基地,全村15戶貧困戶都是基地的股東,也已全部實現脫貧。貧困戶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時,積極到基地勞動增收,確保貧困戶有收入、不返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