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沈陽,遼寧全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拿到了營業執照。
6月8日,營口仙人島,總投資530億元的中海石化(營口)700萬噸/年DCC項目開工。
7月31日,按照國家頂級醫院標準建設的營口人民醫院正式開診。
這些消息看似關聯度不高,可是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項目的投資方都是身在外地的遼商。
遼寧全泉公司的董事長由培林,15年前在家鄉撫順開始打拼,此后轉戰北京、上海等地。如今,他掌舵的上海全泉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在業內取得了不凡的業績。
中海石化(營口)項目的投資方中元融通投資有限公司,其董事長張玉富早年曾在東北大學任教,上世紀90年代投身資本市場。去年,中元融通入遼,一舉并購重組27家公司。
選擇以營口為起點投資醫療板塊,遼寧方大集團實業有限公司開始布局大健康產業。當年,方大集團從撫順、沈陽起家,后將事業向全國拓展。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在遼寧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振興發展之時,一批批搏擊商海、事業有成的遼沈兒女,紛紛選擇回鄉投資興業、反哺家鄉,成為加快推進遼寧振興發展的生力軍。
歸來,在鄉情的呼喚下回遼投資興業,播下一顆顆希望的種子
回故鄉去,那個名叫遼寧的地方。多年來,有個聲音一直在心頭回響。
大學畢業后離開家鄉,從小在新民市長大的蘇興旺一直在浙江義烏闖蕩,十多年來,生意做得越來越大。他一直在思考:在外地做得風生水起,能回家鄉做點什么?
“我有經驗、有人脈、有渠道,希望都能帶回生我養我的地方。”這幾年,多次往返于浙江義烏、海城西柳、丹東東港之間,蘇興旺終于找到了確切的答案。
在與記者交流時,身為金華市遼寧商會會長、義烏市庫存品行業協會執行會長的蘇興旺鄉音未改,快人快語,“義烏之外,我現在的投資經營重點是東港的義烏小商品城丹東分市場,簽約的店鋪面積3200平方米”。
踏浪商海,在外地施展拳腳,遼寧不乏行業翹楚。省工商聯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全國的20多個省(區、市)和10個重點城市都成立了遼寧商會。在全國各地經商辦企業或從事經濟活動的撫順籍企業家,大約就有11萬名。
無論走多遠,鄉情永遠是牽動風箏的那根細線,家鄉始終是永遠的牽掛和抹不去的回憶。
下定決心回遼再開創一片新天地的蘇興旺感言,現在回鄉發展,一方面是自己骨子里有戀鄉情結;另一方面,對家鄉的投資環境和未來的發展趨勢看好。
看好家鄉發展前景的豈止蘇興旺,沈陽華府青創空間、方圓青創加速器的董事長姜云鷺同樣選擇了回鄉創業。
2014年,姜云鷺放棄了北京令人羨慕的工作和可觀的收入回到沈陽,開始搭建創業空間,“為有項目、有想法、有創意的年輕人提供全方位服務”。
如今,當初的夢想已經成為現實。到去年年底,姜云鷺與合作伙伴創業3年,孵化71個創業項目,服務316個創業團隊,帶動5000多人就業。
“當初決定回沈陽,是因為我們發現東北地區很少有成規模的互聯網公司和電商平臺,尤其是在創業孵化這方面發展空間更大。”姜云鷺解釋。
4年來,姜云鷺在沈陽開辟了兩個創業空間。今年9月,籌備已久的法庫農村電商創新服務產業園即將對外開放。
欣然回到家鄉投資興業,張玉富的選擇基于如下判斷:“新時代的重要機遇已到遼寧”,當下遼寧上下天時地利人和高度契合。于是,中元融通投資股份公司加快了投資遼寧的步伐。
中海石化(營口)項目不僅投資規模驚人,產業前景更令人憧憬。DCC催化裂解工藝被譽為石化產業的“綠色芯片”,中國在該領域擁有全球領先的自主知識產權。這一體量和技術上“高位開局”的項目達產后,世界級石化樹脂生產基地將在遼寧形成。
歸雁聲聲報故土,越來越多的外地遼商將發展版圖鎖定在遼寧。今年4月,營口市召開營商聯合會成立大會,營口籍遼商共集體簽約25個項目,總投資125億元。
創業不忘桑梓情,越來越多的外地遼商回鄉考察洽談項目。在撫順創辦云統創申智能生產服務中心項目、空氣呼吸器生產基地,投資8億元改擴建金融大廈綜合體……上海市撫順商會的會員們躍躍欲試。
返鄉,帶來的不僅是資金,更有先進的理念與一流的人才
遼商回歸,正結伴而來。
遼寧全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18個企業股東組成。公司董事長由培林說,這些企業都是遼寧人在上海創辦的,大家一直關注家鄉的建設與發展,這次擰成一股繩回鄉“掘金”,意在“發揮全國基金業協會優勢,將國內基金公司向遼寧匯聚,解決實體經濟融資問題”,“創建高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示范區,定期召開科技成果推介會,讓國內最新科研成果在遼寧大地生根開花”。
最初將目光投向故鄉“第二次創業”時,蘇興旺和金華市遼寧商會的同行者關注的地域是海城西柳。
2016年7月,義烏東北籍客商返鄉創業會暨遼寧西柳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簽約入駐儀式正式舉行。當天,簽約入駐西柳的東北籍浙商達260余人,租賃攤位300余套。
蘇興旺說,這些經營者絕大多數是從遼寧走出去的,大家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將西柳市場打造成第二個義烏,將義烏的服務和經營理念“移植”到西柳。
如今,蘇興旺和幾十名來自義烏的遼寧籍客商一道,又拉開了在義烏小商品城丹東分市場大干一場的架勢。他直言:“在經營好自己店鋪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利用丹東、義烏兩地優勢資源,堅持內貿與外貿并舉、線上與線下融合、市場與金融互促、商貿與工業聯動,構建完善的市場生態圈,打造東北地區首座‘義烏小商品邊貿分倉’。”
回到遼寧為家鄉的發展盡一點綿薄之力,姜云鷺與幾個遼寧的合作者被稱為“創業者的領跑人”。在她看來,創業不是簡單地做生意,真正意義上的創業是能夠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能夠打造產業的生態鏈。
當年離開家鄉沈陽赴英國留學,歸國后在北京工作、成立公司,在短短幾年內見證了多家公司通過投融資上市的過程。她認為,在沈陽,她給創業者帶來的是廣泛的人脈資源、創新的品牌營銷理念以及最迫切需求的人才。
“不僅要帶來資金,更重要的是吸引高科技項目到遼寧來。”在由培林看來,遼寧全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戶沈陽為振興發展培育“金融+科技”新動能,最大的優勢是可以 “利用上海商會的特殊優勢,引進上海成功經驗,為遼寧全面振興積聚新能量”。
遼商回歸,真情回報家鄉,真抓實干創業,有利于推動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省工商聯一位人士認為,遼商不僅積累了可觀的資金,更可貴的是他們有更為廣闊的視野和成熟的經驗;遼商回歸,對遼寧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新的增長點,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益,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呼喚,以最大的誠意、最優的服務,情牽回歸遼商的心
一個個回歸者的背后,凝結著在外遼商的鄉情;一個個投資項目的入駐,都是各級黨委、政府用情、用心培育的結果。
“引領遼商回歸,助力遼寧振興”,正成為我省各級黨委、政府的共識。
在今年年初的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遼寧省工商聯所作的“引領遼商回歸,助力遼寧振興”主題發言,引起省主要領導、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之后,我省明確提出實施“遼商回歸”工程,準備組建遼商總會,搭建實施“遼商回歸”工程的民間組織載體。
以最大的誠意、最優的服務,創造最優的營商環境,讓回歸的遼商留下來、安下心,全省上下積極行動。
沈陽市工商聯組成多個工作組先后赴國內十多個城市走訪,與當地遼寧(沈陽)商會企業家交流座談,詳細介紹沈陽經濟發展形勢和營商環境建設情況,積極引導老鄉回家鄉投資創業。目前,積極協調市直有關部門,以及各區縣(市)工商聯,收集儲備沈陽招商項目158個。
營口市成立營商聯合會,提出“凝聚天下營商,共謀合作發展,致力家鄉振興,實現互利共贏”,整合多方資源搭建政策推送、人才引進、科技交流等服務平臺,凝聚營商、服務營商、引領營商、成就營商。
遼商回歸,投資家鄉這片興業沃土,看重的是日益改善的營商環境。對此,由培林深有體會:“遼寧全泉公司在沈陽辦企業注冊,從提交材料到辦結僅用了18個小時。”
“5月24日,設立材料都沒有準備好,股東信息需要核對……重點是十幾家股東企業的公章不能在外滯留太久,只能在5月25日上午完成公司登記注冊。”當時的情形,由培林記得一清二楚,沈陽市政務服務中心注冊窗口的工作人員考慮到實際情況,選派最優秀的注冊官為企業全程服務,及時協調其他相關部門,在最短時間內讓企業拿到了營業執照。
“親身感受到了遼寧營商環境的明顯好轉,我會發動更多在上海的遼寧籍企業家回家鄉投資興業。”由培林說。
同樣對遼寧日益改善的營商環境感同身受的張玉富斷言:“投資遼寧,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回鄉創業,搶先回歸的遼商,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報效桑梓,只是剛剛開始。越來越多的遼商,正走在投資遼寧這片沃土的路上。(記者 侯永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