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22日消息(記者蔣勇 張茜)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日提出,金融系統全年要向企業讓利1.5萬億元。金融系統這1.5萬億巨額紅包該如何落地?大幅讓利會對金融業的發展格局產生哪些影響?
銀行業金融機構將擔當讓利主力軍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商業銀行凈利潤約2萬億元,但整個金融業的凈利潤數并未公布。有媒體測算,2019年整個金融業稅后利潤約2.9萬億元,所以讓利1.5萬億的確是一個巨額紅包。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金融系統1.5萬億讓利計劃后,市場就不乏相關的討論聲音。
從我國金融業的發展格局來看,銀行業占據大頭,在讓利計劃中肯定要擔當主力軍。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指出,金融系統讓利實體經濟相當于放水養魚,在經濟困難時期,金融系統適度讓利對于國民經濟的穩定至關重要。
董登新表示,2019年我國上市銀行的凈利潤總計1.67萬億,遠超過1.5萬億,這還不包括保險業、證券業、信托業、基金業,整體讓利1.5萬億基本是可以承受的。而且這只是階段性讓利,一旦中國經濟恢復正常,金融業照樣會在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當中成為最大的受益者。特殊時期金融業適度讓利,過緊日子,有利于企業的恢復。
央行、銀保監會預計將多管齊下促使讓利紅包落地
央行行長易綱近日在陸家嘴論壇上指出,金融部門向企業讓利主要包括三塊:一是通過降低利率讓利,二是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推動讓利,三是銀行減少收費讓利。業內人士預測,央行將會通過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為商業銀行提供長期低成本資金,降低銀行的負債成本。
銀保監會近日也要求,商業銀行不得盲目競爭提高存款利率,避免高息攬儲,嚴禁存款市場不正當競爭行為,推動銀行負債端成本下降,進而引導貸款利率下降讓利實體經濟。
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一級巡視員葉燕斐近日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積極運用各種金融科技手段,提高信貸投放效率,為讓利實體經濟打下堅實基礎。
葉燕斐介紹,推進銀行機構積極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高貸款審批和發放效率,減少人工管理成本,進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推動銀行機構積極對接各類綜合信息平臺,整合內外部信用信息數據資源,從交易、結算、納稅、采購等多場景切入,改進企業授信審批和風控模型,實現客戶的精準支持和科學定價,降低銀行不良率。
專家建議:落實讓利過程中注重防范金融風險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提醒,考慮到金融系統內部發展的不平衡,金融讓利政策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要堅持既讓利又防范金融風險的原則,而且不能搞平均主義。
唐建偉表示,銀行業在整個金融資產中占比最高,因此在讓利的過程中,銀行業肯定要承擔更大的份額和作主要的貢獻。同時在銀行業內部也存在不平衡,部分銀行的凈息差更高,盈利規模更大,在讓利過程中可以承擔更多的責任,而部分經營壓力較大,流動性風險偏高的銀行,其讓利的空間就比較小。所以如果追求讓利的平均性,可能會使這部分銀行出現一定風險。
讓利倒逼金融系統加快業務模式和管理模式變革
此前有業內人士指出,金融系統大幅讓利必然深刻改變金融業的發展格局,并且對金融機構的生存能力、發展能力均提出更高要求。唐建偉指出,主動讓利肯定會使金融機構的近期盈利受到一定影響,但對于整個金融系統來說,讓利實體經濟的同時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唐建偉說:“在某種程度上會倒逼金融系統在業務模式和管理模式上進行變革,要求金融系統在給實體經濟讓利的同時,也要確保自身抗風險能力不下降,這就對金融機構如何平衡給實體經濟讓利,維持盈利能力和保持自身抗風險能力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這方面做得好的金融機構,無疑也將在未來發展方面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