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14日消息(記者劉柏煊 張茜)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剛剛過去的減稅降費“大年”,企業的獲得感到底如何?減稅降費的“紅利賬單”正在陸續出爐。

  首鋼集團披露,2019年全年,集團可享受的減稅降費紅利達到12億元。除了“大塊頭”企業,小微企業同樣獲得感滿滿。作為一家大學生科創公司,東莞市晟鼎精密儀器有限公司在2019年預計獲得減稅降費375萬元。這省下來的370多萬元,相當于公司全年研發投入的近140%。

  看到真金白銀的政策優惠,公司運營總裁冼健威倍感興奮。

  冼健威說:“我們把省下來的款項繼續投入研發,同時也作為我們科研人員的學費基金,鼓勵他們繼續進行深造和提高技術能力。2020年,我們相信國家在減稅降費方面會進一步加大鞏固力度,我們也會更有信心和更有把握去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

  萬億級減稅降費,小微企業最先嘗到甜頭。

  2019年1月1日起,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率先拉開了減稅降費的大幕;作為減稅降費的“重頭戲”,深化增值稅改革從2019年4月1日起實施,其中,制造業等行業稅率下降3個百分點,超出預期;隨后,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比例等一攬子減稅降費舉措不斷出臺,鼓點般密集。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概括這一輪改革的特點是“力度超前”和“政策導向明顯”。

  李旭紅說:“改革力度大——增值稅是本輪減稅降費改革力度最大的稅種,發揮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逆周期調節的作用。可以看到,增值稅改革有三個發力點,第一是降低增值稅稅率,第二是擴大進項稅抵扣范圍,第三是試行增量留抵退稅制度。這些舉措有利于引導企業擴大投資規模、增加研發投入、擴大再生產,提升企業的成長能力及吸納就業能力;政策導向性明顯——本輪減稅降費強調普惠性與結構性并舉,制造業、小微企業及科技型企業等領域受益較多,在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科技進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累計各類新增減稅降費超過2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2%,拉動全年GDP增長約0.8個百分點。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說,稅費負擔降下來,企業活力加上去。

  王軍說:“所有行業的稅負均不同程度地下降,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深化增值稅改革后,月均凈增一般納稅人8.88萬戶;去年中國企業500強中的426家實體企業研發投入大幅增長21.7%。”

  跟著稅費負擔下降的,還有辦稅成本,讓信息多跑路,讓納稅人少跑腿。

  新版《稅收征管操作規范》和《納稅服務規范》在2019年出爐。這兩份紅頭文件直接帶來的是,稅務注銷免辦和即辦比例一下子提高13個百分點,達到85%以上。

  地方層面,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辦稅神器”成為一個熱詞。

  比如,內蒙古推出“i稅服務平臺”,平臺上的智能機器人可以解答各類涉稅問題;河北依托微信公眾號開發“減稅降費紅利賬單”,讓減稅降費紅利更加直觀;廣東上線“粵稅通”,在微信小程序里動動手指,就能完成辦稅開票等100多項功能。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觀察,減稅降費是讓直接成本降下來,優化辦稅流程則讓間接成本也降下來。這是雙管齊下提升稅收營商環境。

  “從世界范圍來看,更多的稅務機關主要是收稅也就是征收管理,并不承擔納稅服務的職能。但我們的稅務機關為了讓減稅降費政策有效落地,做了大量納稅服務和優化辦稅流程的工作,這會直接降低辦稅成本,專業術語叫納稅遵從成本。你在交稅上花的時間越少,可能營商環境就越好。”李旭紅說。

  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大幅前進了15位,上升到第31位,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

  其中,納稅指標在之前名次的基礎上再度提升9位,實現“三連升”,處于穩步上升通道。

  世界銀行認為,納稅指標排名提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中國出臺了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是中國稅務部門在落實減稅降費、持續推進納稅便利化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