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21日消息(記者劉柏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央行昨天(20日)發布《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2018)》,其中提到,得益于數字普惠金融,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同樣是在昨天(20日),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與螞蟻金服研究院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移動支付為代表的數字普惠金融為東西部地區帶來了機會均等的金融服務。觀點認為,在政策的支持下,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金融標準化建設有望提速。
《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每兩年出版一次。最新出版的報告中顯示,我國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日益健全。自2007年創立涉農貸款統計以來,全部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累計增長534.4%,11年間平均年增速為16.5%。債券、股票等直接融資也有較快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從無到有,功能逐漸顯現。
值得留意的是,報告中提到,得益于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和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使用情況、質量進一步改善。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說,這幾年來一個突出的變化是,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由于可以突破地理空間的限制,正在幫助傳統金融服務補齊涉農服務的短板。“技術的發展使得金融機構可以通過遠程服務來給農民、涉農單位等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以此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擴大服務面。”趙錫軍表示。
一方面,數字普惠金融有利于縮小城鄉金融服務的差距,另一方面,數字普惠金融也在縮小東西部地區金融服務的差距。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螞蟻金服研究院昨天(20日)聯合發布《數字經濟助力中國東西部經濟平衡發展——來自于跨越“胡煥庸線”的證據》報告顯示,數字普惠金融有效突破了“胡煥庸線”的限制,為西部偏遠地區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服務。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助理教授王靖一說:“根據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2011-2018年這八年來,數字金融覆蓋廣度指數的東西部差異下降了26%;數字金融使用深度的東西部差異也大幅下降了23%。可以說,移動支付為代表的數字金融為東西部地區帶來機會公平的金融服務。”
從數字金融具體業務類型上看,在2011-2018年期間,支付指數東西部地區差異下降了下降39%,信貸指數則下降了38%,下降幅度都非常可觀。2013年以余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發布后,貨幣基金指數的東西部差異也在迅速下降,2013-2018年,東西部差距下降了36%。
隨著數字普惠金融服務不斷落地,央行方面在報告中指出,要加強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金融標準化建設。
對此,趙錫軍認為,金融標準化建設有望提速,這有利于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的高效運行和實踐創新。“由于提供服務的機構很多、種類很豐富,那么在服務的供應標準、供應渠道、供應質量上會有所不同,涉及到一些糾紛的話,處理方式也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制定統一的服務標準,特別是技術層面的一些標準和要求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