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13日消息(記者夏青)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上周,全球股市在美股的引領之下殺跌,美股一周蒸發9600多億美元,不過A股卻走出了不一樣的節奏。經歷了前四天的震蕩下行之后,上周五,滬深指數全線大漲,全天市值大漲近1.8萬億元,表現遠勝于外圍市場。是什么原因讓A股表現強韌?
“下跌”是上周全球股市的“關鍵詞”
上周,全球股市開啟“虐心”模式。尤其是美股,標準普爾500指數創2019年迄今最大單周跌幅,累計下跌2.17%。美股總市值也大跳水,數據統計顯示,過去一周,美股總市值下降9647.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5萬億元。
在美股的引領下,“下跌”成了上周全球股市的“關鍵詞”。歐洲股市,日本、韓國股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受此影響,A股市場也出現殺跌情況,上證指數周跌幅為4.52%、深圳成指周跌幅為4.54%,A股總市值回落2.69萬億元人民幣。
不過,上周五A股展現出了韌性,股指收盤大幅上漲,全天市值大漲近1.8萬億元,表現遠勝于外圍市場。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說,一季度的經濟數據給了股市信心,也展現出增長的潛力。桂浩明表示:“總的來看,境內市場一季度經濟數據相當不錯,中國經濟有望逐漸企穩回升。一些藍籌股總體價格還是處于比較低的位置,所以相對而言它增長發展的潛力會更大一些。”
中國經濟張力支撐A股韌性
數據顯示,4月份CPI、PPI環比略漲,同比漲幅略有擴大。新增信貸、社融增量有所回落,但信貸質量明顯提升。一系列數據表明,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十足,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經濟的十足韌性和巨大潛力為A股市場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本面支撐。
不僅如此,在益學投資金融研究院院長張翠霞看來,目前一系列利好政策持續發揮作用是國內經濟有韌性、有張力的關鍵。張翠霞表示:“到現在為止,國內眾多基本面的一些驅動要素應該是屬于正向和積極的,不管是央行寬信用的貨幣政策,還是更大規模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一些產業政策,這些利好還是在正向推動,而且是在加速落地過程中,這些因素應該是國內實體經濟有韌性、有張力的關鍵。”
A股潛力吸引大量抄底資金
經濟有支撐,股市有韌性。不同于全球其他市場的走勢表現,讓資金看到了A股的潛力。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截至5月8日的一周中,全球股票型基金資金凈流出額高達205億美元,金額創下今年以來的單周第三高。
與此同時,A股市場卻出現了大量的抄底資金,主要的ETF份額總計增加了41.34億份,按周均價計算,市值超過122.19億元。桂浩明說,這也是與宏觀基本面的表現相符的。他說:“總的來看,資金的流向跟大盤的走勢基本吻合,這也反映出市場資金對于宏觀面、基本面的分析判斷還是非常重視的,基本上按照宏觀面的趨勢進行投資。”
張翠霞認為,無論是從政策支持,還是消費市場的潛力,包括本身的估值,A股都有絕對的競爭力。張翠霞說:“從過去1到4個月的數據看,都屬于凈流入,而且增長幅度比往年要高得多。隨著中國對外開放進程加快,全球資本都可能積極地涌入中國。因為任何其他國家都沒有像中國這樣,擁有足夠多的人口和強大的內需市場潛力。對比一下滬指,現在還在3000點下方,距離6124點基本上絕對跌幅達到50%,何況我們GDP增速的穩定性,包括眾多政策利好的推動力,A股市場絕對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