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深圳8月5日消息(記者丁華艷 王建帆)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深圳最近發布《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意味著深圳版“房改”方案正式落地。
租售結合 新增住房中商品房占四成
《意見》明確,未來深圳市商品住房將只占住房供應總量的40%左右,以普通商品住房為主,面向符合條件的各類居民供應,租售結合。其余60%將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
其中,人才住房重點面向符合條件的企事業經營管理、專業技術、高技能等方面人才供應,建筑面積以小于90平方米為主,租金、售價分別為屆時同地段市場商品住房租金、售價的60%左右。
安居型商品房重點面向符合收入財產限額標準等條件的戶籍居民供應,建筑面積以小于70平方米為主,租金、售價分別為屆時同地段市場商品住房租金、售價的50%左右。
公共租賃住房面向符合條件的戶籍中低收入居民、先進制造業職工等群體供應,只租不售,租金為屆時同地段市場商品住房租金的30%左右,特困人員、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租金為公共租賃住房租金的10%。
專家:“夾心層”將成為最大受益者
很多在深圳工作的年輕人說,聽到這個消息后,對解決自己的住房問題充滿了期待。有年輕人說:“《意見》出臺后,(我)可以購買人才住房,在戶型面積上也超出了我的預期,能達到90平米左右。”也有年輕人告訴記者:“來深圳時間不長,買房的壓力也比較大。如果有機會我會去申請的。”
根據《意見》,深圳市保障和人才住房將覆蓋絕大部分人才和中等偏下收入居民,確保戶籍特困人員、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應保盡保。深圳市住房研究會會長陳藹貧分析,“夾心層”將成為這次深圳房改的最大受益者。他說:“在低收入家庭和商品房之間的‘夾心層’,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人才群體和戶籍住房困難家庭,都將是這個政策的受惠者。這個文件是整個房地產調控的組成部分,也是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部分。”
住房供應結構調整 落實“房住不炒”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研究員尹中立說,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之后,我國城鎮住房供應結構大約90%是商品住房,10%是保障性住房,商品住房占絕對主導地位。深圳出臺的新文件,將住房供應結構進行重大調整,是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有力措施。增加保障性住房在住房供給中的比重是政府關于住房制度的一個目標。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階段過去了,下一步面臨的是產業結構升級,如果房價上漲過快,會對高科技產業產生明顯的擠出效應。
在尹中立看來,深圳歷來是改革的先行先試者,這次“房改”不僅對深圳樓市影響深遠,對全國房地產市場而言都具有里程碑意義。他說,深圳的具體做法不見得在全國所有地方都適用,但毫無疑問,深圳的做法起到了引領作用,其他地方都會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做出多樣化的關于住房制度的重新設計。
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認為,房地產曾經對經濟的貢獻無可爭議,但是未來擺脫房地產依賴,減少商品住房的銷售量,可能會成為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