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20日消息(記者劉柏煊 李碩 實習記者紀翔宇)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由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承辦,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和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協辦的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本周末在北京舉行。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亞洲金融危機過去的第21個年頭,同時還是全球金融危機第10年。站在這一時間節點上,中國將如何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擴大金融對外開放?
改革開放推動我國金融業快速發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出發,先用一組數據展示了我國銀行業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成績。他說:“1996年我在中國銀行工作,那時世界排名前二十大銀行,論資產我們只有一家,是工商銀行;論利潤只有一家,是中國銀行。但是今天,全世界最大的二十家銀行前五家是中國的,現在全世界最賺錢的二十家銀行前五家是中國的,這是了不得的事情。”話音剛落,全場便響起掌聲。
改革開放也促進了我國保險業的快速發展。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原副主席、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周延禮在場下接受經濟之聲專訪時指出:“比如AIG、友邦保險公司,我們學習借鑒他們的一些優良經驗,特別是在營銷制度方面,并在之后做了很多前沿的探索。除此以外,在內部經營管理、科技應用以及產品的設計方式上,我們也學習借鑒了一些國外比較成熟的保險產品的做法。”
潛在金融風險有所上升 如何防控?
多名與會嘉賓在現場表示,改革開放為中國金融領域的匯率利率市場化、金融機構改革、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一系列重大利好。但與此同時,一些潛在的金融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上升。
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名譽院長周小川認為,經濟危機的產生和金融市場活動及產品脫離實體經濟有關,這就容易造成大起大落。經濟危機產生的第二個原因就是金融市場系統中的正反饋特性過為突出,即經濟好的時候股價好、盈利好、評級也好,都向好的方向發展。一旦出了問題,就有落井下石的情況出現,這是典型的正反饋特性。
深化金融改革開放 要引入“活水”也要過濾“污水”
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吳曉靈在現場舉例:“為應對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中國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寬松的環境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但也使得中國經濟的債務率急劇攀升;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革命推動著中國經濟的新舊動能轉換,推動著傳統金融的變革和新金融的發展,但創新的試錯也帶來了秩序的失調和風險的積累。”
因此,防控金融風險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陳文輝在現場說,在繼續深化金融領域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不僅要引入“活水”,也要過濾“污水”,對此要把握三個原則。一是要把握擴大開放和防范風險平衡的原則,完善監管規章及配套制度建設;二是堅持穩妥有序、平等互利,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趨勢,要倡議開放共贏,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三是補齊監管短板,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
陳文輝透露,中國銀保監會正在進一步修訂完善《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及相關配套制度,并在加緊制定出臺關于金融資產投資公司、保險代理人等一系列新的監管配套制度。下一步,還將加快擴大外資銀行業務經營空間的步伐:取消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等待期,支持外國銀行分行從事政府債券相關業務,放寬外國銀行分行從事人民幣零售存款要求,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
要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
同樣要加快步伐的還有利率市場化改革。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指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點領域包括全方位發展資本市場以形成資金的均衡價格,解除信貸管制使資金供求雙方都可以充分競爭,存款準備金制度以及高存款準備金率亟待“回歸正常”,發展銀行表外市場以打通相互割裂的債券市場與信貸市場,影子銀行可以成為推動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