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15日消息(記者洛佳瑩)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經過長達5年的不懈努力,A股被納入明晟指數(MSCI)終于在今天落定。美國明晟公司北京時間今天凌晨公布半年度指數調整結果,首次納入的A股公司最終名單出爐。根據正式方案,234只A股被納入明晟新興市場指數,這不僅將為A股市場帶來增量資金,完成國內資本市場與全球金融市場融合的重要一步,更將成為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的注腳。
234家A股公司入圍明晟指數 兩步走納入
按照MSCI宣布,A股納入方案分為兩步:2018年6月,納入比例為2.5%,8月上調到5%。基于5%的納入因子,這些A股約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0.73%的權重。
MSCI的本質是幫助全球機構選股。目前,全球約10萬億美元的資產以MSCI指數為基準;全球前100個最大資產管理者中,97個都是MSCI的客戶;超過790支ETF以MSCI指數為追蹤標的。這意味著,如果股票被納入MSCI,就可能被全球機構買入。業內人士指出,正因為如此,中國A股市場一直希望進入指數范圍。A股被納入全球的范圍之后,理念、方法會更加成熟,這將有利于中國經濟更好的發展。
“入摩”成為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新注腳
A股被納入MSCI,無論是對于A股市場還是中國金融市場開放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中國資本市場來說,等待的不僅僅是“入摩”,還有金融開放。
早在2013年6月,MSCI便宣布啟動對A股納入MSCI的審議及征詢工作,但隨后三次闖關失敗。在拒絕A股之后,MSCI指出了中國A股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新停牌政策能否有效執行,金融產品預先審批制等等。中國監管部門也在循序漸進地做出建設和完善。如今,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是對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肯定。
國際資金將通過資本市場分享中國企業紅利
金融開放程度的提高會加速外資的流入,全球的投資者會更多的到中國來,更熟悉中國的企業,更熟悉中國的經濟,國際資金將通過資本市場分享中國企業的紅利。
在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看來,如果歐美的牛市終結,國際資本需要尋找避風港,A股從估值來講是比較適合的地方。此外,中國經濟也一直保持著中高速增長。
被納入明晟指數 人民幣國際話語權將提升
另一方面,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此前曾指出,A股納入MSCI指數對人民幣國際化是利好。2017年以來,人民幣繼續成為中國跨境收支第二大貨幣、全球第六大支付貨幣、第七大儲備貨幣和第八大外匯交易貨幣。納入明晟指數之后,人民幣的國際話語權也將提升。
長期來看,納入明晟體系,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也將步入新時代。從這層意義上講,“入摩”劃上的不是“句號”,而是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