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鄭州5月9日消息(鄭州臺記者李欣潔)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鄭州多家大型商場超市近日相繼關門閉店的消息在朋友圈競相傳開,這其中有作為地標建筑的百盛購物中心,也有“商業大鱷”沃爾瑪超市。傳統實體商超究竟面臨著怎樣的困境?又該如何撥云見日,去轉型融合發展?
人氣不足,逛街的人沒有營業員多
上午記者來位于東泰康路上的百盛購物中心,看到商場二樓、三樓幾乎一半專柜已經撤走,四至五樓已經不再對外開放。一些商戶告訴記者,近一兩年來,百盛購物中心生意可以用慘淡一詞來形容,營業額與其他商場店鋪相差甚遠。
一位商戶說:“每天來逛街的人還沒營業員多。我們一個月銷售額只有1到2萬,你像我們大衛城店一月都二十幾萬。”
百盛從1994年進駐中國零售業市場,2005年進入鄭州市場,并在短暫的時間里成為了二七商圈的一處地標,這也是百盛公司在鄭州歷時最長、僅剩的唯一一家門店。那么,是什么原因讓這家在鄭州經營12年之久的購物中心選擇關門閉店?該商場工作人員并未告知記者原因。而一些長期在此經營的商戶則認為,這和商場定位以及公司管理有一定的關系。
大型商超接連閉店,是經營不善還是另有原因?
百盛購物中心閉店余溫未散,近兩天,作為國際零售巨頭的沃爾瑪也確定將在鄭州關閉兩家店。事實上,“寒冬”中的實體百貨商超不止百盛、沃爾瑪。根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年,在百貨、購物中心以及大型超市業態中,46家公司共關閉了185家門店,百貨與購物中心業態關閉56家門店,大型超市業態關閉129家門店。而實際上,關店的百貨商超還遠遠不止這些。
對此,河南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宋向清認為,百盛、沃爾瑪等傳統商超相繼閉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資金鏈、供應商、運營成本、配送體系等問題,但是對于知名商業企業來講,這些問題都是可以克服的,之所以選擇閉店,最核心的原因是戰略調整以及對行業發展前景的基本判斷不樂觀所造成的。
宋向清表示:“通過閉店,優化區域布局和產業布局,壓縮商業陣地,實現新的戰略愿景,讓企業在資本和市場重構中進行戰略騰挪。”
把對手變成朋友,攜手共創美好前景
對于傳統百貨和實體商超等未來的發展轉型方向,宋向清表示,今后,電商將成為實體店借以揚威的工具,而不再是對手。不管是傳統百貨,還是實體商超,都應堅守實體經營商業陣地,在此基礎上,嫁接新的商業業態、新的商業模式、新的商業技術,實現新商業與傳統商業優勢互補,機會共創,市場共享。
宋向清認為:“實體店自我開發運用新的店商平臺,如果不能做到這些建議和成熟的電商平臺進行聯姻,優勢互補,相互融合,共同發展。所以,傳統百貨和實體商超萬不可就此束手就擒,熬過冬天,春光依然會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