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25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2017中國金融學會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昨天召開,來自“一行三會”的領導、國內外專家學者,就中國金融發展的新趨勢、新挑戰進行了探討。
劉士余:要向貨幣政策借勢借力,深化中國資本市場改革
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正在發生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全球經濟金融發展處于變局中,如何維護金融穩定?證監會主席劉士余說,資本市場穩定是金融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他看來,資本市場能夠直接對宏觀經濟變量和貨幣政策信號做出快速靈敏的反應。在當前復雜的經濟形勢下,應繼續加強貨幣政策信號對資本市場體系的影響和關系方面的研究。
劉士余:“在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下,中國必須加快發展資本市場。應當利用有效的貨幣政策時間窗口,不失時機地深化中國資本市場改革,不失時機地向貨幣政策借勢借力,促進資本市場發展。”
不過,劉士余也提醒,要避免出現資本市場對貨幣政策信號產生“黑洞”吸收現象。
劉士余指出:“當資本市場泡沫快速形成甚至不斷放大時,資本市場對貨幣政策信號的反應會變得遲鈍,甚至是逆反映。就像‘黑洞’完全或者部分吸收了太陽的光線,此時資本市場的泡沫可能達到了頂點,情況非常可怕。因此,中央銀行及資本市場監管部門應盡力避免出現資本市場對貨幣政策信號產生‘黑洞’吸收現象。”
陳雨露:各國央行急需研究非常規貨幣政策的退出路徑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同樣以史為鑒,他指出非常規貨幣政策的大規模、長期使用,是這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政策實踐的鮮明特征之一。
所謂非常規貨幣政策,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擴張(量化寬松)和超低(零)利率政策、前瞻性指引及負利率政策等。陳雨露分析,從政策效果看,在危機最嚴重的時刻,短期內產生了積極的溢出效應,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質疑這種模式。
陳雨露表示:“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開始質疑非常規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和弊端。未來一段時期,有關非常規貨幣政策的退出路徑、退出策略,以及政策退出的溢出效應等課題,亟待各國央行進一步的研究成果。”
陳雨露表示,中國在貨幣政策目標選擇上,強調突出價格穩定,并統籌兼顧金融穩定等其他目標。對于金融發展的新理念及其實踐,央行在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等領域進行了積極探索和有益創新。
王兆星:要消除監管真空和監管空白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金融創新日新月異,在提升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增強銀行體系的風險抵御能力外,也出現很多金融風險和金融亂象。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指出,在金融創新過程中,要加強和補齊金融監管制度和規則的短板,銀監會將加強和保監會、證監會以及央行的溝通和協調,建立更加有效的協調配合機制,消除監管真空和監管空白。
王兆星說:“真正服務實體經濟、服務金融消費者、風險可控和受到有效監管的金融創新還遠遠不足,而一些偽金融創新、非良性金融創新,逃避監管進行套利,帶來金融風險擴大、金融自我循環、脫實向虛和金融自身的泡沫。對這些創新要加以限制和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