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創新發展(浙江)峰會在杭召開 積極推進金融創新
2016-11-27 08:56: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1月27日消息(記者王建帆)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普惠金融是G20杭州峰會的一項重要議題,各國也對普惠金融在全球的發展達成共識。那么,在后G20時代,如何讓這一共識真正落地呢?由浙江省農信聯社等主辦的中國金融論壇·普惠金融創新發展(浙江)峰會昨天(26號)召開,與會嘉賓圍繞這一話題建言獻策。
數字普惠金融推進金融創新
我國在普惠金融領域出臺了不少政策,但有分析指出,小微企業、農民等群體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原因之一就是傳統金融機構都是用抵押品、擔保等方式管理信用風險,而小微企業、三農領域往往難以提供相應的擔保品。
在今年9月,G20杭州峰會通過了《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數字普惠金融成為推進金融創新的熱點話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認為,科技進步為促進普惠金融發展提供了可能,比如,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改變信貸風險管理模式,設計出更好的金融產品。
徐忠說:“如POS機這些數據會幫助金融機構利用歷史數據,通過統計的方法對借款人進行精細化分析和判斷,能夠精確地實現對同一類借款人的信用測量以及定價。而在我們傳統的信貸風險管理方式中往往是根據歷史的小樣本信貸數據來計算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率,然后來確定適當的利率,使得利率能夠覆蓋成本、風險和合理的利潤,在現在大數據時代,尤其是在電商下鄉興起以來產生的大數據,可以更好地模擬消費者的行為,更好地測量不良率和定價,設計出更好的產品。”
科技金融擴大服務范圍
同時,科技金融發展改變了傳統金融的服務手段,從而拓寬了傳統金融的服務對象和服務范圍。
徐忠說:“手機銀行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長期以來受制于運營成本和交通條件等因素,貧困地區的金融機構商業可持續性較差、金融基礎設施有限,但是移動數據和寬帶技術的創新使得金融服務不再依賴于銀行網點。手機銀行業務將更多的民眾納入金融體系,縮小了有銀行設施和沒有銀行設施之間的金融服務差距。”
如何監管數字普惠金融成為新課題
數據顯示,我國發展科技普惠金融有不少“硬件”優勢,比如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95%,手機網銀規模超過5億戶。但是在“軟件”方面,比如金融安全、監管等還存在一些挑戰。如何處理普惠金融的數字化推廣和金融安全的關系、如何衡量普惠金融的社會公益性和市場化活力之間的關系,這些都成為金融機構、監管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于數字普惠金融的監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認為,它的交易過程復雜,需要實行穿透式管理。
黃益平說:“因為很多市場參與者很難一眼看穿,我們往往不知道錢去了哪兒,所以穿透式管理非常重要。如果因為交易的復雜導致了各種資金的挪用或者是其他的問題,那么我覺得這個問題可能會變成數字普惠金融的一個巨大風險。”
甌海農村商業銀行董事長潘志堅則認為,對于以普惠金融為主要業務的“草根銀行”,需要有差異的化的監管標準。
潘志堅說:“在我們國家想達到普惠金融,要盡快推出農村金融法或者普惠金融法,這兩部法律假如推出的話會對這項工作有大的好處。”
技術創新促進風險防控
除了創新管理模式、完善制度供給,數字普惠金融的風險防控也離不開技術創新。
浙江工商大學金融學院院長錢水土說:“你通過技術創新,最終產生的風險問題主要是兩個:一是系統風險,二是資金風險。靠傳統的手段解決不了,還是要靠新的手段和技術,比如說生物識別技術等等。關鍵還在于創新,關鍵還在于技術。”
編輯:昌朋淼
關鍵詞:普惠金融;浙江;金融創新
《G20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升級版增加了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新指標,涵蓋了“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使用情況、服務質量”等三個維度,細化為19大類、35項指標;《G20中小企業融資行動計劃落實框架》旨在針對性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其中列為優先的三項改革措施分別是改善中小企業征信體系、鼓勵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接受動產作為抵押貸款給中小企業、改革中小企業破產制度。
2016-08-29 17:30:00
在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全球的微型金融,或者說普惠金融,都遇到同一個難題——轉型。我國的普惠金融應該怎么做?在2016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業內人士總結,要真正彎下腰、俯下身,再加技術創新,才能做好。
2016-08-25 18:32:00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25日在“中國-拉美微型金融高峰論壇”上表示,未來央行將把促進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發展作為金融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具體從四方面引導普惠金融發展。
2016-08-25 14:42: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