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面價超10萬 上海拍出歷史單價“地王”
2016-08-18 08:46:00 來源:央廣網
上海靜安區地王最終由融信斬獲
央廣網北京8月18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昨天上午,上海市拍出了一宗總價高達110.1億元的地塊,創下了我國內地土地成交史上的最貴記錄。這個“新地王”位于上海市靜安區,因為地塊位置優越,在拍賣之前就已備受關注,最終經過激烈的現場競價拍賣,被閩系房企融信集團拿下。
18家房企爭奪 現場競拍激烈
該地塊四軌交環繞,緊鄰上;疖囌,并坐擁內環內成熟商圈,配套成熟,這幅地塊也是12年以來上海出讓的最核心的住宅用地,18家房企參與了競拍,很多房企以聯合體的形式參與了競拍,可見競爭之激烈,競拍一開始眾多房企都直接誠意跳價,主持人連續兩次調整加價幅度。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激烈競拍,融信最終擊敗仁恒、中糧首開建發聯合體等17家競爭對手,以110.1億元的價格競得了靜安區中心社區N070202單元332-01-A、333-01-A地塊,溢價率139%,樓板價達到每平方米100315元,可售部分實際樓面價達到每平方米14.3萬元,創下內地土地成交史上最貴地王紀錄,未來項目售價預計將超過每平方米19萬。
融信“藝高人膽大”?
其實,這是融信集團近期第二次在上海高價拿地。7月底,融信以31.55億元拍得上海楊浦區一地塊,溢價率超過50%。
有意思的是,在昨天上午的拍賣結束后,有房企同行說:融信如此高價奪地,是“藝高人膽大”。
房企“大膽”拿地的底氣,究竟從何而來?
卓越集團上海公司總經理任玲說,土地市場已經成為資金避險的渠道,房企高價拿地也有利可圖。
任玲:貨幣向土地傾斜來進行避險本身是一個大的市場邏輯。對于高價拿地的房企,并不一定代表他們追高了就一定沒有利潤或者一定沒有發展。因為之前好幾輪的發展我們也能看到比較多的在高位拿地的企業其實后面也還是做的蠻好的。
專家:警惕一線城市土地“金融化”
眼下,國內部分熱點城市土地市場活躍,房企拿地熱情高昂,有的房企甚至通過融資先去“搶”地,等待賣房資金回籠后,再還錢。數據顯示,今年房企發債規模井噴,僅上半年房企發行的公司債規模就達4900億元,超過去年全年金額,是2014年的27倍。
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 陳晟提醒,要警惕一線城市土地“金融化”的傾向。
陳晟:我們不能把一線城市的土地金融化,也就是說,有的房企根本不考慮未來在地塊上做什么,只是作為一種稀缺的“面粉”先拿到手,因為成本比較低,別人的成本比較高,就先控制好這個面粉。未來作為財務投資者,就賺取財務的收益,而沒有考慮到產品的收益。我覺得這個土地金融化的傾向,是不適合的。
在這種背景之下,各種政策收緊的消息也悄然而至,7月底,證監會要求,房企再融資募集資金,不得用于拿地及償還銀行貸款。此外還有消息說,上海的部分銀行已經表態,不介入地王項目。業內分析認為,這些措施都意在遏制泡沫化傾向,抑制房企的“地王”沖動。
編輯:張喬
關鍵詞:上海;新地王;房企
上海推行“1+1+1”醫療機構組合的居民簽約分級診療制度,一年來有34萬名居民簽約,近八成簽約居民在簽約機構組合就診。
2016-08-18 07:00:00
今天下午記者從上海市防汛指揮部獲悉,目前上海已形成防汛隱患整改“一區一清單”,全市16個區共有56項整改內容,其中包含易積水道路、易積水小區、下立交改造等項目。
2016-08-17 22:18:00
由上海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辦公室、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征信管理辦公室、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聯合發起的“2016上海十大信用典型案例評選”活動今天正式啟動。
2016-08-17 20:18: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