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評論】去產能之難 為什么比預想的還要難?
2016-05-27 08:28:00 來源:央廣網
作者 馮雅
今年既是去產能的開局之年,也是去產能的攻堅之年,但目前一年時間即將過半,去產能工作還只能說是剛剛開始。面對媒體談及去產能,相關部門有關負責人往往三緘其口。為什么如此猶豫糾結?有官員直言:因為去產能太難了,比預想的要難得多。
去產能,員工崗位難安放
首先是員工安置比預想的難。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今年2月曾說,鋼鐵和煤炭兩個行業“去產能”,共涉及180萬職工的分流安置,其中煤炭系統130萬人,鋼鐵系統50萬人。但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近日介紹,僅從煤炭行業匯總上報的數據看,涉及安置的職工數量就已超出原來的預估。隨著“去產能”工作的繼續推進,部分地區需要安置的人員可能還將增加,這方面的“難”可想而知。
去產能,債臺高筑阻礙多
除了員工安置難,解決企業債務問題也比預想的難。眼下大部分鋼鐵和煤炭企業都債臺高筑,而且債權關系復雜。有媒體報道,貴州省2015年受理的煤礦采礦權兼并重組報件中,有226件因牽涉官司訴訟被退件。原來以為有些債務跟企業沒關系了,可一聽說企業要被兼并,那些隱形債權人就全都冒出來,要求主體企業還債……來來回回的訴訟和扯皮,無疑會影響“去產能”的順利推進。
去產能,徘徊觀望不堅決
超出預期的“去產能”之難,還難在利益背后的觀望心態。中央千億元專項獎補資金,地方要拿大頭,這筆“真金白銀”如何分配?給誰,不給誰?企業在等待,有些地方政府也在等待,這是觀望心態之一;觀望心態之二,是今年初大宗商品價格回彈,使市場產生了需求錯覺,原先減產停產的企業開始復產,甚至一些違法違規建設項目也蠢蠢欲動,大有死灰復燃之勢。
去產能,真落實,沒有回頭路
種種“難”歸結在一起,其實還是老話題,就是落實難。“去產能”的關鍵在落實,也難在落實。但即便落實難,也得迎難而上。到現在為止,中央的專項獎補資金管理辦法、財稅、金融、職工安置、國土、環保、質量、安全共8個配套文件全都印發,各省市區的最終實施方案已報齊,國務院確定的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目標任務已分解落實,各地也都已經簽訂了目標責任書,不能再隨意更改。這意味著,“去產能”已真正進入落實攻堅階段。
“去產能”沒有回頭路可走,無論前面有多少“攔路虎”,中央和地方都必須各盡己責,靠智慧、決心和毅力,不糾結,向前走。
編輯:趙亞蕓
關鍵詞:去產能;員工;鋼鐵;煤炭
近日,晉陜蒙等煤炭主產區相繼落實煤炭減量化生產要求,嚴格落實276個工作日,煤炭去產能進入全面執行期。隨著市場供應趨緊,煤價出現小幅上漲。
2016-05-23 09:00:00
在今年兩會的記者招待會,李克強總理在回答有關就業問題的時候指出:過去兩年我們僅就鋼鐵領域淘汰了上億噸的產能,涉及到上百萬職工,由于我們高度重視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保證了大量的職工轉崗或得到妥善安置。
2016-03-16 16:49:00
作為供給側改革的核心任務,有關“去產能”的表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頻頻出現。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今天(14日)表示,未來5年將繼續壓減鋼鐵煤炭產能。
2016-03-14 17:08: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