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兩會·蔡軍說法]制造業智能化仍以人為主體
2016-03-15 08:07:00 來源:央廣網
作者 蔡軍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是目前的熱門話題。制造業工人勞動強度大,產品質量要求高。被認為是人工智能大展身手的地方。現在圍棋程序都能下贏棋王李世石了,那么機器人來了,人是否會邊緣化了呢?在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張茵的一番話令人深思。
張茵:智能化的主體一個是提高產品質量,一個是提高產能。清潔文明生產,降低員工的勞動程度。這就是智能化,智能化不是自動化來了,員工什么都不用了,智能化來了,人也不用了,并不是這種概念。
張茵委員首先肯定智能化四大好處,機器人制造產品比起人來,當然是又快又好。但不等于人就不用了。現在汽車制造業是使用機器人最多的大戶,曾經有發達國家的汽車制造商雄心勃勃,投巨資打造無人工廠,全部用機器人,真正高效率。結果出乎意料,倒閉了。機器的效率確實很高,但是生產的車只有一種,每當廠家推出新車型的時候,調整機器人生產方式太費勁了,和人說一番話就能管用,而調整機器又費時又費錢,最后廠商還是把人請回來。用張茵委員的話說,制造的智能化,人是主體。
張茵:我們從人身上下功夫,人是主體,你的設備都達到目的,員工都從勞動強度中解脫出來。要從產量、質量來提高,來降低成本。
俗話說,人無完人,機器也沒有萬能機器。歷史上,蒸汽機的發明加強了人的手和腳。火車取代馬車,加快出行速度,后來出現汽車,人們覺得火車要被淘汰,后來又覺得飛機會邊緣化汽車。但現在高鐵運量大,不怕天氣變化。依然在出行中占有一席之地。
同樣,信息革命豐富了人的眼和耳。但電視的出現并沒有淘汰廣播和報紙,不少人依然喜歡在一個大而黑的劇場里看電影。網絡的出現只是把視頻、音頻和文字都搬到電子屏幕上,真正吸引人還是內容,這一切要靠人的創造力。
同樣,人工智能給人類的大腦擴了容,肯定會讓制造業大大提高效率,但這種智能化仍是人在用,靠人去改變、去創新。越是智能化制造,實際上對人的要求越高,越需要加大對人的培訓投入。未來制造業智能化了,仍然要以人為主體。
編輯:張喬
關鍵詞:制造業;智能化
今年兩會期間關于馬桶蓋的話題仍然非常熱,為什么一年以來馬桶蓋熱點仍然存在呢?
2016-03-12 08:05:00
今天(11日)中午1點到2點,全國人大代表、工信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懷進鵬做客中央臺,對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趙昌文。他表示,我們正處在制造業變革和科技革命與中國經濟發展的交互時期,這是中國產業未來發展最大的機遇。
2016-03-11 15:30:52
今天(11日)中午1點到2點,全國人大代表、工信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懷進鵬做客中央臺,對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趙昌文。懷進鵬對此表示,在實際工作和交流中,社會也關注,“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中間有什么共通的地方。
2016-03-11 15:30:51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