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易建濤
時間來到2018年年底最后幾個交易日,當然,從心里感受上,很多投資者還是會把春節當做交易年度的結束時間。這個時候,投資者們總會期盼政策層面能給市場帶來利好。
當前,A股市場整體熱度不足,信心不夠,只有一些零散概念題材在輪番炒作。作為市場中流砥柱的大盤藍籌股最近表現不佳,銀行股最近出現調整,招商銀行更是因為一些未來業績的利空傳聞而出現股價的連續下跌,這讓關注價值投資的投資者們感到失落。另一方面,在當前外圍市場也紛紛出現調整的背景下,短期內A股將面臨更大壓力。
令人欣慰的是,政策利好真的出現了!昨天,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召開資本市場改革與發展座談會。這次會議更多是梳理和明確資本市場改革發展要點,雖說并未推出具體改革舉措,但其中釋放出的積極信號值得投資者特別關注。
會議釋放出的一個最重要的信號就是:堅持市場化的發展方向,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其核心表現為“上市公司要自治、行業要自律、行政要監管、司法要矯正”這幾個方面互相遞進的過程。
毫無疑問,資本市場對穩經濟、穩金融、穩預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今年10月份召開的金融委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第十次專題會議上,對資本市場就已經給出了“樞紐”定位,提出要在實施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和發揮好資本市場功能三者之間,形成三角形支撐框架,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如何發揮好資本市場功能,增強大中小企業的活力?這需要從多個方面發力。總結這次資本市場改革與發展座談會內容,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要點:第一,抓緊落實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部署;第二,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以開放促改革;第三,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強化上市公司治理;第四,落實市場化原則,減少對交易的行政干預;第五,積極培育中長期投資者;第六,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加快推進資本市場法制建設。
可見,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資本市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市場主體、行業組織、行政監管和司法力量共同維護和推進。
也就是說,下一階段,資本市場改革要更加注重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強化上市公司治理,嚴格退市制度。要強化信息披露制度,切實做好投資者保護。要堅決落實市場化原則,減少對交易的行政干預。要借鑒國際上通行做法,積極培育中長期投資者,暢通各類資管產品規范進入資本市場的渠道。監管部門要加強與市場溝通,積極傾聽市場聲音。
另外,很多投資者可能還注意到一點,即會議指出,當前資本市場風險得到較為充分的釋放,已經具備長期投資價值。這與一段時間以來,市場各方認為的A股市場已經逐步探明“市場底、估值底、政策底”的觀點相一致的。
但是,我想提示大家的是,不能把“具備長期投資價值”解讀為現在馬上就可以投入資金購買股票。個人認為,投資者要留意A股市場轉暖跡象,從今年年底到明年初,市場處于上市公司業績的空窗期,同時相關經濟會議較多,有可能釋放出更多政策面的利好,從這個角度來看,短期大盤向下的動能有限。但是散戶投資者切忌抱著賺快錢的心態進入股市,更多的散戶投資者還是適合右側交易方式,在當前市況下,需要保持更多的耐心。
更多內容請關注央廣經濟之聲專欄《易說》微信公眾號查看內容,關注易說公眾號也可免費領取價值398元的精品股票投資課程的光盤或者是在線課程的資料。在微信搜索公眾號:yishuo618,添加關注,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