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可以說是一個在各國的資本市場普遍存在的頑疾,只要貪婪植根于人心,財務造假就會長期存在。
A股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事件屢禁不止,典型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IPO企業在申報材料中財務造假;另一種是上市公司在披露定期報告中財務造假。
我們回顧一下2016年,中國證監會一共發出了139份行政處罰決定書。其中,共有13份處罰涉及到公司財務造假問題。其中被罰最高的就是欣泰電氣,罰款達到了832萬元。
財務造假的手段在近年來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常見的造假手段包括:虛構收入,提前確認收入,推遲確認收入,轉移費用,費用資本化、遞延費用及推遲確認費用,多提或少提資產減值準備以調控利潤,制造非經常性損益事項,關聯交易非關聯化創造利潤、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等等。
其實總結多年來資本市場的一些財務造假被查的案例,我們也可以將財務造假套路分成四個層級來分析。
第一類是初級造假手段。這個級別的造假基本是濫用公認會計準則,簡單粗暴,相對容易識別。比如A股市場上著名的綠大地財務造假案,當時公司是通過偽造銷售單據公章等造假虛增收入5.47億元,同時偽造存貨和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憑證虛增資產人民幣3.37億元,9年編造利潤2.5億元,從A股市場圈走了3.46億元。
第二類,段位稍高,算是中級造假手段。由于會計在收入、成本、費用、資產、負債、非經常性損益存在時間和處理方法的專業估計和政策選定,這就造成了編制報表的控股股東和管理層,片面地選擇有利于自身的會計處理方式,以達到非法牟利的目的。這種層次的造假隱密性較強,一般需要財務專業人員分析行業和業務歷史數據才能發現。
比如,山水文化2015年底要核銷1486筆10年期應付賬款,從而增加公司2015年凈利潤1301.74萬元,就可以扭虧為盈,避免被戴上*ST帽子,被證監會要求追溯調整以前年度利潤。
再看高級造假手段。由于會計準則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尤其在資產重組和合并報表過程中,通過持股比率的改變,就可以產生高估資產和虛增利潤、低估負債和損失的情況,如此一來,就為擁有眾多子公司的集團公司提供了造假的政策依據。
有個典型的例子,在2010年底,青海明膠公司以9000萬元將子公司禾正制藥的股權轉讓給重慶風投,產生凈利潤4900萬元,以55.42萬元的凈利潤僥幸逃離了被ST的厄運。2011年5月,青海明膠定向增發4億元擬從子公司手中收購孫公司并增資,這家孫公司屬于虧損企業,資產效益很差,但收購孫公司溢價卻高達1.44億元,而子公司的股東有公司高管42名,被揭露出用孫公司的資產向公司管理層輸送利益。
如果再往高級別看,在股市上財務造假還有一類可以稱為“創新級造假手段”。在金融和保險行業會出現一些新生事物,這些新生事物在會計和審計準則中沒有具體的規定,如何對其進行正確計量和評價就變得非常困難,但這也為隨意虛構資產和收益提供了方便。在一些發達國家的市場,衍生金融資產、跨境金融工具,保險對沖基金等新生事物已經成為了“創新級”造假公司的新寵。比如,著名的美國安然公司幾乎把所有的資產都轉化成衍生金融工具,通過衍生金融工具使本來不流動或流動性很差的資產或能源商品“流通”起來,高估資產和利潤高達10倍以上。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虛構保險對沖基金掩蓋所蒙受的巨額理賠損失。
“創新級”的財務造假,最終所帶來的風險已經讓全球金融市場都嘗到了惡果。這些劣質資產和負債被包裝成衍生金融資產和金融工具在市場上進行交易增值時,造假的風險疊加效應也不斷擴大,最終引發了全球的次貸危機。到現在,其負面影響還在慢慢的消化中。(作者:易建濤)
歡迎在《易說》的微信公眾號發來你的觀點,另外,關注《易說》微信公眾號就可以免費領取價值398元的精品股票投資課程光盤或者是在線課程資料,在微信搜索公眾號:yishuo618,添加關注,查看詳情。